



韩国作为全球数字化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极高的国家,其社交媒体生态格外发达。几乎所有韩国人都活跃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不仅用于交流和娱乐,更是电商、资讯、内容消费的重要渠道。那么,韩国常用的社交平台有哪些呢?下面将逐一介绍,包括平台的用户数量(附数据来源)以及用户群体类型和特点。
用户数量
据《Kakao 2024年度运营报告》显示,KakaoTalk在韩国的月活跃用户数(MAU)超过4,800万,几乎覆盖了全国人口的90%以上。
用户群体类型及特点
KakaoTalk是韩国最普及的即时通讯软件,用户群体几乎涵盖所有年龄层。从青少年到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KakaoTalk。它不仅是聊天工具,还绑定了支付、购物、叫车、游戏等生态服务,形成了一个“超级应用”。年轻人更多使用其群聊、表情包、语音功能,而职场人士则利用KakaoTalk作为工作沟通工具。
用户数量
据《Naver官方统计报告(2024)》显示,Naver Band月活跃用户数约为1,800万,其中超过60%的用户集中在韩国本土。
用户群体类型及特点
Naver Band更偏向兴趣小组和社区社交,用户群体集中在25岁至45岁的成年人。大量的兴趣组织、家庭群组、教育类小组会在Band中建立,形成“圈子式社交”。它的特点是注重私密性和群组互动,适合社团、公司、家长群等长期交流使用。
用户数量
据《Meta Facebook用户数据分析报告(2024)》显示,韩国Facebook月活跃用户数约为1,200万,虽然较巅峰期有所下降,但依旧是韩国主流的国际化社交平台之一。
用户群体类型及特点
韩国Facebook用户群体以25岁至40岁的年轻群体和职场人士为主。他们主要用于跨国交流、获取国际资讯和参与兴趣社群。相比年轻一代,30岁以上用户更倾向于使用Facebook来维护职场和留学期间建立的关系。其特点是更偏向公共信息传播和国际化社交,而不是仅限于日常聊天。
用户数量
据《Meta Instagram用户数量报告(2024)》显示,韩国Instagram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800万,其中年轻人使用率极高。
用户群体类型及特点
Instagram在韩国的核心用户群体是15岁至35岁的年轻群体,以女性用户为主。平台主要用于分享照片、短视频和生活方式内容。大量韩国年轻人通过Instagram关注美妆、时尚、美食和旅游账号,这使得Instagram成为品牌营销、网红推广的重要平台。其特点是强调视觉社交,用户更注重“展示自我”和“追随潮流”。
用户数量
据《Twitter Korea数据洞察报告(2024)》显示,韩国Twitter月活跃用户数约为950万。
用户群体类型及特点
Twitter在韩国的用户群体以年轻人和追星群体为主,尤其是K-pop粉丝。他们通过Twitter/X实时获取偶像动态、参加话题互动和追踪娱乐资讯。其特点是即时性极强,用户习惯快速发布和转发短消息,形成了庞大的粉丝文化和热门话题传播链。
用户数量
据《Google Korea市场报告(2024)》显示,YouTube在韩国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4,000万,几乎与KakaoTalk持平,是全民级应用。
用户群体类型及特点
YouTube在韩国的用户群体覆盖范围极广,从儿童到老年人几乎都有使用习惯。年轻人是视频消费的主力,他们倾向于观看娱乐、游戏、美妆类内容;中老年人则喜欢新闻、教育和生活知识类视频。其特点是“视频化社交”,用户不仅是观看者,很多人也积极参与内容创作,形成了成熟的创作者经济。
用户数量
据《TikTok韩国市场用户报告(2024)》显示,TikTok在韩国的月活跃用户数约为750万,且增速明显。
用户群体类型及特点
TikTok用户群体以年轻人、青少年为主,年龄集中在15岁至25岁之间。他们通过短视频形式记录生活、学习舞蹈挑战、参与娱乐热点。其特点是娱乐化和短视频内容驱动,极具“病毒式传播”效应,同时也成为品牌营销和偶像宣传的重要平台。
韩国的社交媒体生态非常多元,既有像KakaoTalk、Naver Band这样的本土应用,也有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witter和TikTok这样的国际化平台。不同平台对应的用户群体与使用场景差异明显:
全民普及型:KakaoTalk、YouTube,几乎人人都在用;
圈子社交型:Naver Band,更注重群体关系;
国际化社交型:Facebook、Twitter,适合跨国交流;
视觉和娱乐型:Instagram、TikTok,深受年轻人喜爱。
这也意味着在韩国开展社交营销或品牌推广时,需要根据平台的定位和用户群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运营,才能真正触达目标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