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许多亚马逊卖家发现TRO(商标撤销请求)案件数量骤增。令人震惊的是,竟然有专门的“截铺”团队,恶意抢注商标,随后对卖家进行恶意索赔。
这些“知产流氓”在国内找到了“平替”,即“截铺”团队。他们通过精心策划的流程,恶意抢注专利,并以此设下陷阱来迫使卖家赔钱。网络上还充斥着各种“截铺”讨论群,专门交流如何对付卖家。亚马逊卖家必须提高警惕,保护自己的权益!
最近,运营朋友在卖家群里分享了一份揭示“截铺”操作的内部资料——“截铺运作下蛋攻略”。这份攻略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标准化流程进行海外专利申请,抢注后加急下证,然后锁定卖家进行专利索赔。这一系列手段已形成了系统化的作案流程,网络上也出现了专门讨论如何进行这些操作的群组。
从截图中可以看到,整个“截铺”流程已经高度标准化,且由专业团伙群体作案,专业化程度极高。
简单来说,这些团伙首先通过分析行业、品类以及亚马逊前台页面,找到销量较高且有多个卖家的产品。随后,专门的团队会进行详细分析,设计初稿,建立模型并绘制图纸,同时与专利机构合作,加急处理专利申请。
即便某些产品尚未上市,由于他们抢先申请专利,TRO团伙就能成为该专利的早期持有者。接着,他们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侵权卖家和其销量,产生巨额利益。最终,团伙会对这些卖家发动TRO索赔,一家一家地实施恶意索赔。
这些“截铺”团伙对亚马逊市场非常了解,具备极高的专业水平,很多成员可能是从亚马逊卖家或相关服务商转型而来的。亚马逊卖家必须提高警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过去,海外曾有专门从事类似服务的知识产权企业,被称为“流氓律所”,这些机构通常会保护已有专利。然而,如今的TRO团伙更为猖狂,他们甚至不需要“现有”的专利,只需通过恶意抢注就能达到索赔的目的。
今年,许多亚马逊美国站的卖家遭遇了TRO团伙的恶意攻击。令人痛心的是,大部分卖家并非因侵权产品被索赔,而是因这些团伙的恶意抢注行为。
如果这些害群之马如此肆无忌惮地作案,那些卖家的辛苦积累将难以抵御恶意索赔的打击。长期下去,谁还能将精力集中在企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如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和团队提升上呢?(来源: 嘉瑜未来跨境电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