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跨境圈的朋友们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国家税务总局的2025年第17号公告要在10月1日正式施行了,这个政策对我们跨境卖家意味着什么?
说实话,这个变化早就在预料之中。做亚马逊这么多年,虽然我自己也一直在用"买单出口"这种模式,但心里总觉得这种操作迟早要规范。现在政策明确了,以代理形式出口的企业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方的信息和出口金额,不然代理方就得承担全部税务责任。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再也不能躲在别人的公司抬头后面了,该谁的责任就是谁的。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买单出口"这种操作。其实这跟跨境电商的准入门槛有关系。
按正规流程,如果要以自己公司名义完成出口报关、收汇和税务申报,就得先拿到进出口权,具备完整的出口资质。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刚入行的小卖家根本没有这些条件,也享受不到出口退税。订单来了,货得出去,怎么办?
市场就自发形成了一种"借船出海"的做法。简单说就是,卖家把货委托给物流公司,物流公司找合作的报关行,报关行用有资质的企业抬头完成申报。从操作层面看,这确实解决了资质不足的问题。
但问题也很明显:货是A发的,报关记录在B名下,收汇却走A的账户。这种"人货分离"的模式,天然就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长期下去,很容易成为各种违规操作的温床。新政策的核心逻辑很简单:让所有的出口贸易变得可追溯、可核查。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对真正有实力、规范经营的企业其实是利好。过去那些靠信息不对称获得成本优势的做法行不通了,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市场的灵活性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规范化让真正有实力的人胜出。
老实讲,我自己也一直在用买单出口,这么多年做亚马逊,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突然要调整,说不紧张是假的。但仔细想想,这个趋势其实早有苗头,只是我们习惯了原来的模式,不太愿意主动改变而已。
对于已经在做退税报关的卖家来说,这个政策基本没影响。继续用自己的公司名义出口、收汇就行,甚至还能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这部分卖家当初选择走正规路线,现在反而成了受益者。
有一定规模但还没有进出口资质的卖家,我建议尽快考虑申请进出口权。虽然前期手续相对麻烦,但长远来看,这是最稳妥的路径。有了自己的出口资质,不仅能规避政策风险,还能享受出口退税等优惠。
刚起步的小卖家确实比较为难。如果暂时没有条件申请进出口权,还是可以通过代理出口,但必须选择有正规资质的代理企业,签订正式的委托协议,如实申报所有信息。关键是要避免频繁更换代理企业,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怎么说呢,虽然短期内会有些不适应,但从长远看,这种规范化对认真做亚马逊的卖家来说绝对是好事。
政策调整后,很多卖家在纠结:到底是申请进出口权走自主报关,还是选择1039市场采购贸易模式?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分析一下。
从我的观察来看,如果你有条件申请进出口权,还是建议走自主报关这条路。虽然前期手续相对麻烦一些,但长远来看这是最稳妥的选择。自主报关意味着你对整个流程有完全的掌控权,数据透明,风险可控,还能享受出口退税的政策红利。
1039确实有它的优势,特别是对一些刚起步的小卖家来说,门槛相对较低。但问题是,1039有明确的区域限制,如果你去异地注册个体工商户来申报,很多环节就没法自己掌控了。你人不在那边,具体怎么操作、风险怎么控制,这些都成了问题。
还有个现实考虑,走1039你得注册个体工商户,这就涉及到地址租赁、记账报税等一系列事情。一年搞下来也要不少费用,而且有些操作还不够正规。表面上看起来成本低,实际算下来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划算。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税务监管环境越来越严格。1039虽然是合法的贸易方式,但如果操作不当,风险还是很大的。一旦被查出问题,补税、罚金这些成本可能远超你当初节省的费用。
选择报关方式,不只是看眼前的成本,更要考虑长远的发展和风险承受能力。
从更大的格局来看,这次政策调整其实是跨境电商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过去那种靠信息不对称、钻政策空子的野蛮生长时代正在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规范、透明的竞争环境。
说起来,今年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很多头部卖家像发了疯一样在卖货,拼命冲量。表面上看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但我觉得背后可能与这个政策调整有关。这些大卖家消息灵通,很可能事先听到了一些风声,知道政策要收紧了。
在信息不透明的环境下,确实存在一些操作空间。比如通过买单出口,实际的出口额和申报的出口额可能存在差异,这中间就有文章可做。现在政策要求透明化了,所有的出口信息都要如实申报,这些"不透明的钱"就赚不到了。
所以他们想趁着政策正式实施前,最后捞一笔。等到透明化真正落地,竞争环境更加公平了,你卖得越多,申报的税肯定也越多,那种靠信息不对称获取的成本优势就没了。
当然,现在政策还没有正式落地实施,到时候可能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出来。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市场总是会找到平衡点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合规一定是必经之路,早做打算和准备,总归没有坏处。
这个过程中,确实会有一些适应成本,也会淘汰一批不符合新要求的玩家。但对于那些愿意投入、能够适应的企业来说,这反而是个机会。当竞争环境更加公平透明时,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亚马逊也就更好做了。
虽然短期内会增加一些操作复杂度和成本,但从长远看,这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让亚马逊这个平台更适合认真做事的卖家。
我的建议是,趁着政策正式施行前,赶紧梳理一下自己的业务模式,该调整的调整,该申请资质的申请资质。不要把精力浪费在寻找新的"捷径"上,而要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其花时间研究各种变通方案,不如把功夫下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分析上。
毕竟,真正的成功不是来自于对规则的规避,而是来自于在规则范围内的卓越表现。当所有人都按同样的规则玩游戏时,胜出的一定是那些最用心、最专业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