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卖家能在亚马逊上稳扎稳打,越做越好,而有些人总是起起伏伏,甚至最后黯然退场?直到前段时间回老家,看到我叔叔种地的样子,突然有了答案。
农民种地和做亚马逊,本质上真的很像。
01、春天播种,不指望夏天就收获
做亚马逊最大的误区就是急功近利。我见过太多新手,刚开始就想着一个月回本,三个月翻倍,结果往往是越急越乱,越乱越亏。
农民从来不会在春天播种后,夏天就指望收获。他们知道每个季节该做什么:春耕、夏管、秋收、冬藏,每个环节都不能省略。做亚马逊也是如此,产品选择是播种,优化listing是施肥浇水,积累reviews是等待成长,销量起来才是收获。
有个朋友刚开始做的时候,选了个利润很高的产品,投了不少广告费,一个月下来亏了几千块。他急了,马上换品,结果又亏。我跟他说,你这不是做生意,这是赌博。真正的生意,都有自己的节奏。
后来他听我建议,选了个相对稳定的家居产品,前三个月专心优化,不着急盈利。到第六个月,产品稳定出单,现在每个月能有四五千的净利润。不算多,但很稳定。
农民懂得等待,因为他们知道,违背自然规律只会颗粒无收。做亚马逊也要学会尊重商业规律,急躁是成功路上最大的敌人。
02、精耕细作胜过广撒网
现在很多人做亚马逊喜欢铺天盖地上产品,觉得产品多了总有一个能爆。这种想法看起来有道理,实际上是最容易翻车的。
农民种地从来不会把所有地都种上不同的作物,然后撒手不管。他们会选择最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的几种作物,然后精心照料。浇水、施肥、除草、防虫,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
我自己刚开始也犯过这个错误。2018年那会,一下子上了二十几个产品,结果分身乏术,哪个都没照顾好。广告费花了不少,库存积压严重,最后忙活半年还亏了钱。
后来我调整策略,专注三五个产品,把每个产品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打理。关键词研究做得更细致,图片不断优化,客服回复更及时,产品包装也不断改进。结果这几个产品不仅存活下来,还成了我的现金牛。
说实话,与其管理100个平庸的产品,不如专心做好10个优质产品。农民的智慧告诉我们,精耕细作永远胜过粗放经营。
03、以面打面的思维
农民种地靠天吃饭,但优秀的农民会提前准备。干旱了有水井,下雨了有排水沟,虫灾了有农药,每种情况都有应对方案。
做亚马逊也一样,平台规则会变,竞争对手会增加,市场需求会波动,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天气"。但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应对策略。
去年亚马逊调整了广告政策,很多卖家的广告效果直线下降。但那些提前布局了多渠道流量的卖家,影响就小得多。他们不仅有站内广告,还有EDM、社交媒体、网红合作等多种推广方式。
我现在也在学这套思路。除了亚马逊主站,也在尝试其他市场和渠道。不是分散精力,而是在主业稳定的基础上,为自己多准备几条后路。
认识一个做户外用品的卖家,他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除了亚马逊,他还开了独立站,在Facebook上积累了不少粉丝。去年遇到平台政策调整,别人都在叫苦,他的销售额反而增长了20%。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多重保障。
04、结语
最近指导学员的过程中,我发现那些做得好的新手,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把做亚马逊当成种地,而不是投机。他们愿意花时间研究产品,耐心等待结果,同时保持敬畏心态。
做亚马逊确实需要学会像农民一样思考:尊重规律,精耕细作,未雨绸缪。这样的卖家,可能起步慢一点,但往往走得更远更稳。毕竟,真正能穿越周期的生意,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对规律的深度理解和坚持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