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几年前小米发布了一款售价999元的压力IH电饭煲产品后,在市场引起了不小轰动,首次开售仅47秒就售罄。日本媒体甚至专门用米家电饭煲和日本电饭煲搞了一场试吃会,最终米家电饭煲蒸出来的米饭更胜一筹。
而这款压力IH电饭煲的真正缔造者——小米生态链企业纯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纯米科技”),自那以后也是风声水起,近期还在资本市场更进一步,成功通过审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公开转让,主办券商是广发证券。
纯米科技新三板挂牌成功 图源:全国股转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纯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5月,是一个依托互联网厨电,面向未来烹饪定制化时代的科技厨房生态体系,旗下核心产品包括电饭煲、电磁炉、料理机等。
不过,创始人杨华一开始并没有做电饭煲的打算,2003年从摩托罗拉公司辞职后,他组建起了一支自己的团队,开始研发智能系统。后来,杨华遇到了小米副总裁兼生态链负责人刘德,在会谈中刘德提到雷军有做电饭煲的想法,双方在智能家居领域的理念一拍即合,为后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2014年,杨华带领着20人的纯米科技团队正式立项,同年,纯米科技加入了小米生态链,主要专注于电饭煲等互联网厨电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纯米科技电饭煲 图源:纯米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给小米集团供应米家品牌产品外,纯米科技也十分注重自有品牌的发展,其自主孵化了TOKIT、joyami、知吾煮等品牌,逐步从代工向自主品牌转型。其中,TOKIT主打高端智能厨电,面向全球市场,尤其欧美、日韩;TOKIT下设joyami,强调性价比和本土化设计,针对东南亚年轻受众。
得益于“小米生态链+自主品牌”的双轮驱动,纯米科技业绩持续飙升,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2023年-2024年期间,纯米科技分别实现年营收15.76亿元、16.97亿元;净利润为2297万元、4027万元。
纯米科技近两年财务数据 图源:纯米科技
不过,严格上讲,新三板挂牌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上市,而纯米科技一开始也并未满足于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而是直接以主板上市为目标。然而,事与愿违,纯米科技的IPO之路并不顺利。
具体来说,早在2019年,纯米科技就透露出IPO计划。2021年年底,公司与招商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首次向主板上市发起冲锋,然而10个月短暂等待后,由于辅导工作协调难度和市场环境变化,纯米科技撤回了辅导备案。
纯米科技首次IPO失败 图源:证券时报
2023年10月,纯米科技卷土重来,更换广发证券为辅导机构,在上海证监局重新备案;一直到2025年6月,公司正式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客观来看,纯米科技IPO折戟,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其难以摆脱的“小米依赖症”。
自2014年加入小米生态链以来,纯米科技就和小米集团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纯米科技成为小米米家品牌电饭煲、净水器、料理机等产品的核心供应商。
而纯米科技也从这场持续十余年的合作中获得不少好处,不仅自2015年天使轮起就拿到小米集团及旗下顺为资本的多轮融资,得到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赋能;而且还通过小米的全球渠道网络,推动自主品牌出海,覆盖欧美、东南亚等市场。
虽然说“背靠大树好生乘凉”,但无论是早期依托小米生态链起步,还是产品销售、品牌曝光对小米体系的高度倚重,这种深度绑定都在资本市场层面暴露了纯米科技独立性不足的短板,最终成为其冲击IPO进程中的关键制约因素。
在首次申请IPO时,上市辅导机构招商证券就指出,纯米科技对小米集团的关联销售金额占比过高,超过了85%,这一数据很可能影响到上市评估中“企业经营独立性”的核心考量;2024年,纯米科技对小米的销售依赖不降反升,关联交易占比高达90.26%,这一经营风险或将继续影响其资本市场表现。
小米与纯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图源:纯米科技
总而言之,纯米科技要想真正叩开主板IPO的大门,就必须打破“小米依赖症”的桎梏,在借力小米生态链资源的同时,也要加速自主品牌的市场开拓与能力建设,唯有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纯米科技才能在资本市场走得更快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