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立仅十年,Anycubic已将产品卖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00万台。2024年前7个月,其出口额同比激增70%以上,在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品牌搜索热度中稳居前五。
这家从深圳起步的企业,究竟做对了什么?
Anycubic的起步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成立之初,公司以铺货模式销售雨伞、睡衣等杂货,同时也为其他3D打印机品牌提供零部件。
然而,在代工过程中,团队敏锐地发现一个现象:采购零配件的客户能将散件组装成整机,并以翻倍价格销售,利润空间巨大。而自身却困在利润微薄的产业链末端。
“砍掉整个配件业务!”
Anycubic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全面转型3D打印机整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这次果断的转身,让公司抓住了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蓝海机遇,从“供应商”跃升为“品牌商”。
在竞争激烈的科技领域,Anycubic深谙“技术是立身之本”的道理。其品牌核心理念非常清晰:“更简单、更实用、更智能”。
2016年:推出首款产品Anycubic Mega,搭载“晶格玻璃平台”等技术,显著提升打印成功率,一炮而红。
2017年:推出首款LCD光固化3D打印机Photon系列,以2K高清分辨率和亲民价格,打破了光固化技术的高价壁垒,让更多消费者能够触及。
2021年:与全球芯片巨头德州仪器(TI)合作,推出DLP技术新品Photon Ultra,首次将DLP技术引入消费级市场。
2024年:推出Photon Mono M7系列,以14K超高分辨率屏幕,实现了高精度与高速度的完美结合,在中高端市场展现出强大产品力。
持续的研发投入结出硕果。截至2023年6月,Anycubic在海外内获得的授权专利已超过400件。这种对技术的专注,使其产品能持续满足从入门爱好者到专业用户的不同需求。
1. “独立站+平台”双轮驱动
Anycubic采用了经典的跨境电商渠道策略:
第三方平台:深耕亚马逊、eBay、速卖通等主流电商平台。其Anycubic i3 mega型号在亚马逊上线后,首月销量从50台猛增至3000台,迅速成为Best Seller。在eBay上,创新性地采用新品预售模式,有效衔接产品迭代周期,保证了销量的稳定性和用户关注度。
品牌独立站(DTC模式):自2019年起搭建独立站,直接与消费者沟通,收集一线反馈,用于产品优化,并逐步沉淀品牌忠诚用户。
2. 构建用户共创的社区生态
Anycubic在独立站上做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设置——“makeronline”创意社区。这个平台允许全球的3D打印爱好者上传、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新用户也可以下载模型获取灵感。
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粘性,还形成了一个源源不断的免费“作品展示库”,通过真实的用户创作来吸引新客户,实现了口碑传播的良性循环。
3. 社媒内容营销与线下展会结合
在TikTok、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Anycubic通过发布创意DIY视频、举办#Anycubic创意大比拼等挑战赛,鼓励用户晒出作品。同时,与3D打印领域的KOL合作进行开箱测评和功能解说,精准触达目标圈层。
此外,积极参与德国formnext、上海TCT等全球知名专业展会,直接向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展示技术实力,提升了品牌在业内的权威形象。
Anycubic的成功是中国“智造”出海的一个缩影。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从2017年到2024年,中国3D打印设备出口量从65.6万台增长至377.8万台,8年间实现了超过300万台的跨越式增长。
除了Anycubic,创想三维、拓竹科技等中国品牌也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份额。它们的共同点在于:
告别低价竞争:以核心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立身。
深度用户运营:通过社区和内容,构建品牌与用户的强关系。
全球化视野与本地化营销:精准洞察不同市场的需求,并用当地用户乐于接受的方式沟通。
Anycubic的历程证明,在跨境电商的下半场,依靠的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差或价格差。唯有将产品力、品牌力和用户运营能力深度融合,从“卖货”思维转向“品牌”思维,才能在高手林立的全球市场中建立可持续的竞争力。对于众多寻求出海的科技品牌而言,Anycubic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