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国内遮瑕刷还在9.9元包邮、陷入“低价走量却利润微薄”的内卷时,Tarte一款定价206.46元的斜角遮瑕爪刷,却在TikTok实现了现象级爆发——近30天成交1352.2万元、销量6.55万件,客单价是国内同类产品的20倍以上。
这种强烈的价格与业绩反差,不仅是一款爆品的胜利,更折射出跨境美妆出海从“卖产品”到“卖价值”的底层逻辑重构,为深陷同质化竞争的卖家提供了全新解题思路。
Tarte这款斜角遮瑕爪刷的销量表现,堪称TikTok美妆工具类目的“标杆样本”,关键数据直指其市场认可度:


图片来源于Kalodate
整体业绩:近30天成交金额达1352.2万元,日均成交45.07万元;累计销量6.55万件,日均销量2183.13件,客单价稳定在206.46元,远超同类化妆刷平均水平。
渠道分布:直播成交占比41.18%(556.85万元),是核心成交渠道;视频带货贡献23.26%(314.52万元),承担种草引流功能;商品卡成交占比达35.56%(480.83万元),成为稳定复购的重要支撑。
达人表现:达人出单率高达88.51%,近30天达销率43.8%,意味着超八成合作达人能实现有效转化,形成了稳定的带货生态。
口碑基础:商品评分4.7/5.无明显负面反馈,为持续复购和口碑传播奠定基础。
Tarte能在高客单价下实现量级突破,并非单纯依赖流量红利,而是产品、品牌、营销形成的合力,背后还藏着它清晰成功逻辑:
1、产品定位
放弃“全脸适用”的模糊定位,聚焦“遮瑕”这一细分场景,针对性解决鼻翼、眼下等难遮瑕区域的上妆难题——斜角“爪型”刷头设计贴合脸型,软毛材质适配敏感肌,让产品从“通用工具”变成“遮瑕专属解决方案”。
这种“单点突破”的策略,精准击中了用户“精准需求焦虑”:当代消费者对美妆工具的需求已从“有”升级为“优”,比起功能堆砌的全能款,更愿意为“能解决具体问题”的产品支付溢价。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同类全能化妆刷客单价仅为Tarte的60%左右,但复购率不足其1/3.精准定位既提升了盈利空间,又建立了“专业遮瑕工具”的心智认知。

图片来源于Kalodate
2、品牌理念
Tarte的“自然环保”理念并非营销噱头,而是深度融入产品与传播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添加超果、植物提取物等天然成分,坚持无动物实验,包装采用可持续设计,完全契合TikTok用户尤其是Z世代对“健康美妆”“环保消费”的价值追求。


图片来源于Tartecosmetics
更关键的是理念的“可视化落地”:官网开设品牌故事板块,公开成分溯源、包装回收流程;TikTok视频中,达人会特意展示可降解包装和温和上妆效果,用“敏感肌也能放心用”的场景化表达,让“美丽与健康兼得”的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用户价值。
同时NielsenIQ调研显示,39%的Z世代消费者会主动寻找“价值观契合”的品牌,尤其关注可持续原料、无动物实验等特质。

图片来源于NielsenIQ美妆世代趋势报告
3、营销闭环
根据TKFFF的观察发现,Tarte的多渠道布局并非简单的“流量叠加”,而是围绕“信任转化”构建的完整链路,通过各渠道各司其职,才能层层递进:

图片来源于Kalodate
视频带货(成交占比23.26%):以“遮瑕前后对比”“新手零失误上妆”为核心,建立用户“产品适配需求”初始认知,为转化铺垫;
直播带货(成交占比41.18%):主播实时演示不同肤质使用方法、解答疑虑,将“认知”转化为“购买信任”,成成交核心引擎;
商品卡成交(成交占比35.56%):商品卡稳定贡献3成以上成交,意味着用户从“被动种草”转向“主动搜索购买”,品牌信任度从“单次转化”跃迁到“长期认可”,形成不依赖短期流量的长效增长基础。
88.51%的达人出单率和43.8%的近30天达销率,进一步证明这种“信任分层”模式的可行性,也标志着品牌从“流量收割”进入“信任经营”的成熟阶段。
同时值得深思的是,国内电商平台上的遮瑕刷普遍售价仅十几元,部分甚至低至9.9元包邮,却多陷入“低价走量、利润微薄”的困境;但是Tarte这款遮瑕刷以206.46元的高客单价,仍能实现月销6.55万件。这两者的核心差异不在于生产成本,而在于“价值供给”的维度不同。

国内外价格比对
国内低价遮瑕刷多以“通用功能”为卖点,材质普通、设计同质化,缺乏针对性场景解决方案,只能靠价格战争夺用户;
而Tarte的高价背后,是“精准场景+理念认同+信任沉淀”的三重价值支撑:用户支付的不仅是“一把刷子”的价格,更是“解决遮瑕痛点的专业方案”“契合环保价值观的情感满足”“长期使用的信任保障”。
这种价值维度的差异,让Tarte跳出了“价格竞争”的红海,进入“价值竞争”的蓝海——这正是跨境美妆出海的核心所在:海外用户更倾向于为“精准价值”买单。
Tarte的爆单不是个例,而是TikTok美妆类目从“野蛮生长”进入“精细化运营”的信号,背后藏着2个不可逆的深层趋势:
1、功能细分:从“品类竞争”到“场景竞争”
过去美妆工具的竞争是“化妆刷品类内的价格战”,现在则是“遮瑕场景下的价值战”。比如同样是眉刷,有人主打“根根分明野生眉”,有人聚焦“新手不手抖”,甚至有人针对“油痘肌眉部定妆”做细分——需求越具体,用户的“付费意愿”越高。
这种趋势本质上是“用户需求升级”与“供给过剩”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市场上的产品足够多,只有精准击中某一细分场景的痛点,才能脱颖而出。
2、理念认同:从“产品驱动”到“价值观驱动”
当产品效果差异越来越小时,“品牌理念”成为区分度的核心。TikTok用户尤其是Z世代,不再只关注“好不好用”,更在意“品牌是否和我同频”,是否能给我带来新奇和乐趣,是否给我带来更好的体验感,这些不是附加项,而是“是否选择这个品牌”的前提。
Tarte的用户复购率比同类无理念品牌高38%,正是因为“自然环保”的理念,让用户产生了“买它就是认同我自己”的情感连接,这种连接超越了产品本身,成为品牌最坚固的护城河。

跨境美妆出海的竞争,早已从“谁能拿到流量”升级为“谁能留住用户”,从“谁能卖货”升级为“谁能建立品牌”。Tarte的案例告诉我们:真正的爆单,不是流量的偶然爆发,而是“精准击中需求、深度构建信任、持续积累资产”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