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世代(通常指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是TikTok的主力军,他们追求个性化、体验感、社交货币和性价比。他们的消费行为远不止是“买东西”,更是在为“人设”和“生活方式”投票。以下是他们青睐的具体商品类型和品类推荐,并结合了TikTok的爆款特性。
Z世代的消费可归结为四大动机:
社交货币:商品能成为谈资,帮助他们在社交圈中建立形象。
悦己体验:追求购物的即时快乐和拆箱的“多巴胺”刺激。
个性宣言:反大众化,用独特、小众甚至怪趣的商品表达自我。
实用主义:在追求趣味的同时,也看重商品的实用价值和性价比。
1. 颜值至上:打造“氛围感”的精致好物
这类商品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是短视频和图片的绝佳素材。
小众设计师饰品:不规则的树脂耳环、个性化串珠手链、姓名首字母项链。材质不追求贵重,但设计必须独特,避免撞款。
高颜值家居小物:造型奇特的蘑菇加湿器、彩色光污染RGB键盘、复古唱片机造型的蓝牙音箱。产品不仅是工具,更是家居装饰品。
创意香氛产品:造型可爱的晶石香薰、按星期分类的创意香薰盒、小众沙龙香。气味成为个人标签和情绪价值载体。
TikTok爆款逻辑:通过“好物开箱”、“桌面分享”等主题,极易营造“精致生活”氛围,激发模仿和购买欲。
2. 趣味解压:提供情绪价值的“小玩具”
Z世代面临较大压力,能提供即时快乐和解压体验的商品大受欢迎。
解压玩具:捏捏乐、无限魔方、史莱姆(slime)、磁力橡皮泥。视频展示其揉捏、拉伸的过程,非常解压。
怪趣文创:表情包便利贴、搞笑病历本式计划本、梗文化贴纸。将日常用品与网络热梗结合,幽默感十足。
电子潮玩:拓麻歌子(电子宠物)的现代版、迷你游戏掌机。满足他们的怀旧心理和科技感追求。
TikTok爆款逻辑:通过ASMR(自主感官经络反应)视频展示使用声音和过程,如捏捏乐的声音、写字的沙沙声,治愈感极强,容易病毒式传播。
3. 个性宣言:拒绝撞款的“小众宝藏”
他们厌恶与所有人用同款,追求独特性和原创性。
古着/Vintage风服饰:独一无二的印花衬衫、复古运动夹克。穿的不是衣服,是故事和态度。
DIY手工材料包:自制奶油胶手机壳、串珠包、Tufting(簇绒)地毯材料包。他们享受“亲手创造”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亚文化周边:特定动漫、游戏、综艺的深度周边产品,而非大众款。这能让他们快速识别“同好”,形成圈层认同。
TikTok爆款逻辑:通过“OOTD”(今日穿搭)、“翻包记”、“我的小众爱好”等话题,展示其独特品味,容易吸引精准圈层用户。
4. 实用巧思:提升幸福感的“懒人科技”
在有趣的基础上,如果能切实提升生活效率和舒适度,将是王炸组合。
迷你美容仪:性价比高的家用点阵激光仪、促渗美容仪。他们相信科技的力量,并乐于投资“变美”事业。
便携小家电:随身挂脖风扇、迷你豆浆机、三明治早餐机。满足独居生活需求,提升“一人食”幸福感。
智能穿戴设备:设计时尚的智能戒指、运动手环表带。科技产品也要成为穿搭的一部分。
TikTok爆款逻辑:通过“沉浸式体验”、“好物分享”等视频,直观展示产品如何解决一个具体的痛点(如“三分钟搞定营养早餐”),转化率极高。
5. 社交货币:能拍成“爆款视频”的创意产品
有些商品本身就是为了创造内容而生的。
拍照道具:迪士尼七宝头套、搞怪拍照面具、氛围感日落灯。购买目的是为了拍出有趣的TikTok视频或Instagram照片。
派对神器:可穿戴蓝牙音箱、卡通人物充气服、搞怪酒杯。是派对、音乐节等社交场景的刚需。
情侣/闺蜜装:设计低调但有呼应细节的服饰,而非简单的大logo。强调的是亲密关系的“暗号”。
TikTok爆款逻辑:商品自带话题和玩法,用户购买后能直接参与挑战,如#闺蜜装合拍、#日落灯拍照挑战,形成二次传播。
视觉先行:产品图和视频必须抓人眼球。Z世代在1秒内决定是否滑动跳过。
故事营销:不要只卖产品,要卖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情感故事或一个热门梗。
达人种草:与调性相符的中小达人合作,他们的推荐比硬广更可信。
极致性价比:并非一味低价,而是让用户觉得“花这点钱买这份快乐,太值了!”
关注可持续和道德:Z世代重视环保、公平贸易,品牌价值观正向能获得额外好感。
面向Z世代的选品,核心在于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和精神消费。 一个成功的商品,往往是颜值、趣味、个性、实用和社交属性的有机结合体。在TikTok这个内容平台上,商品本身就是一个“内容道具”,能帮用户讲好他们的故事,就是最大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