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下,AI 玩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传统玩具行业,其爆发式增长不仅催生了千亿级新市场,更通过 “情感价值 + 智能交互” 的核心变革,推动产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科技陪伴经济跃迁。作为 AI 与玩具的融合产品,AI 玩具搭载大模型,能通过语音识别合成、人脸识别、情感分析等多种技术,实现与人的自然、多样交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娱乐体验,相较于其他 AI 终端,具备人机互动性强、产品形态丰富、应用场景多样等优势,成为较快落地的 AI 终端之一。2025 年被视为 AI 玩具的元年,底层大模型能力不断突破,端侧专用芯片快速发展,行业虽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 AI 玩具行业增长迅速,2023 年市场规模达百亿元以上,预计 2030 年破千亿,年复合增长率超 50%;中国市场预计 2030 年突破百亿,年复合增长率超 70%。线上市场中,AI 玩具规模增长显著,2025 年京东在 AI 玩具品类线上市占率第一,多个头部品牌市占表现突出,且增速远超传统玩具,早教、情感陪伴、潮玩等类别的 AI 产品成为消费热点。
AI 玩具的消费群体已从传统的儿童延展到各年龄层。儿童向 AI 玩具主要由家长购买,强调 “教育 + 陪伴 + 远离屏幕”,如 AI 早教机器人等;成人向 AI 玩具则以年轻女性、都市独居人群和老年人为主要受众,满足情感寄托、减压陪伴等需求,如 AI 宠物、情感机器人;还有无年龄限制的产品,受到 Z 世代等年轻群体青睐。不同价格带的产品形态和功能各有特点,低价位产品侧重基础语音互动,中价位产品增加硬件配置和益智功能,高价位产品则追求极致互动体验,探索 “硬件 + 订阅服务” 模式。
技术支持上,AI 玩具的技术体系由软件层与硬件层深度融合构成。软件层包括实时通信、语音合成与识别、大语言模型、多模态交互等技术,其中大语言模型能适配儿童交互逻辑,多模态交互通过整合多维度信息实现沉浸式体验;硬件层则涵盖传感器模组、音频模组、主控芯片、通信模组等,国产化芯片自给率不断提升。京东自研的 JoyInside 大模型以多模态交互为核心,为 AI 玩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力产品实现个性化交互。
在商业化方面,目前 AI 玩具变现模式以一次性销售收入为主,未来将向多元化发展,可能出现订阅收入、课程售卖、衍生品销售、广告收入等。同时,可从 B 端和 C 端拓宽收入渠道,B 端探索硬件销售费、软件授权费等,C 端探索订阅服务费、周边衍生品销售等。京东与多个品牌深度合作,推出了如 Ling 宇宙、Fuzozo 芙崽、火火兔 AI 早教故事机等爆款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策略,取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为 AI 玩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