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马逊招商经理紧急提醒
有诈骗邮件趁PD期间给卖家邮箱发送账户停用警告
骗卖家点击链接
这些链接都指向同一个网址
是一个钓鱼网站
不少卖家反应,页面做得确实和官方很像
但是跟亚马逊官方没有任何关系
各位卖家,别上当!
邮件原文是这样的
要知道的,钓鱼邮件不是一次两次的偶尔事件,曾经一位卖家因为掉进钓鱼邮件的陷阱而损失40万!
一位卖家在社交平台上还原自己曾经被骗的整个过程,希望其他卖家也能够引以为戒:
据他描述,对方给自己发来邮件,落款正是“The Selling on Amazon Team”。
然而,在细致检查邮件发件人信息时,一个细微的疏漏引起了他的警觉——邮件中并未附带亚马逊官方常用的紧急联系渠道标识。
遗憾的是,在匆忙之中,他遵循了邮件内的指引,更新了紧急联系方式,却忽略了核实邮件的真实来源。
随后,他回复了邮件,并接连根据自动回复的要求,提交了邮箱、密码及二次验证码。
正当他满心期待验证码短信时,系统却意外地显示验证已完成。
不久之后,一封来自亚马逊官方的正式邮件打破了平静,提醒他账户存在异地登录的情况。
起初,卖家误以为这只是常规的安全提示,毕竟他刚刚完成了所谓的“验证流程”。
但令人不解的是,整个验证过程中并未涉及手机验证码的验证步骤,也未收到任何额外的邮件通知确认。
心存疑虑之下,他联系了亚马逊客服进行求证。
客服的回复如同晴天霹雳,指出该邮件的发件人邮箱后缀并非亚马逊官方所用,且邮件内可能含有恶意链接。
意识到事态严重,卖家立即采取行动,在卖家后台紧急更改了密码,并清除所有未知的免登录设备,重新设置了访问权限。
同时,他仔细检查了与账户关联的收款账户和邮箱信息,确保一切安全无虞。为防万一,他还再次向客服提交了详细的情况说明,作为未来可能需要的申诉依据。
回顾此次经历,卖家感慨万分,坦言即便是自诩为“老程序员”的自己,也因钓鱼邮件的高度伪装性而中招,这让他深刻反思了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我曾以为这样的骗术太过低级,不可能骗到我,现在看来,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他总结道。
如何甄别亚马逊邮件的真实性
对于卖家群体而言,需要准确辨别邮件的真伪。
亚马逊官方特此发出警示,强调当遇到自称来自亚马逊的联络时,卖家可采取以下双重验证措施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检查邮箱地址:
亚马逊官方发送的所有正式电子邮件,其发件人地址必然包含【@amazon.com】后缀,或是本公告中明确列出的其他认可电子邮件域名。
有时你可能会收到并非真正来自亚马逊的电子邮件,但是第一眼看上去会很像。如下图:
这封信的表象或许会让您误以为它源自:
seller-performance@amazon.com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请仔细审视红框内的细节,它分为两块关键信息:
一块是发件人的显示名称(以黑色字体呈现),另一块则是实际的电子邮件地址(以灰色字体标示)。
细心之下,您会发现该邮件地址并未以amazon.com作为结尾,这是一个显著的差异点。
相比之下,正宗的亚马逊官方邮件,在发件人显示名称一栏通常会直接标注为“Amazon”,而非复杂的邮箱地址。
除了通过检查邮箱地址来识别邮件真假外,卖家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进一步甄别亚马逊邮件的真实性:
检查邮件内容:
注意邮件中是否包含要求提供敏感信息的请求,如银行账户信息、信用卡号、PIN码、信用卡安全码、个人识别信息(如出生城市、母亲婚前姓氏或宠物名字)以及亚马逊或卖家平台密码等。
如下图:
亚马逊官方邮件通常不会要求卖家提供这些信息。
真正的亚马逊邮件通常会提供清晰的指示和足够的时间供卖家处理。
检查邮件的语法和拼写:
注意邮件中是否存在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或翻译不准确的情况。许多网络钓鱼邮件在发送前未经仔细校对,可能包含这些错误。
验证邮件中的链接:
不要轻易点击邮件中的链接,尤其是那些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的链接。
如果必须点击链接,请先将鼠标悬停在链接上,查看链接的完整URL是否指向亚马逊官方网站。
注意检查URL中是否包含“amazon.com”或其认可的域名,并避免点击任何看起来可疑或指向其他网站的链接。
遇到钓鱼邮件怎么办?
联系亚马逊客服:
如果对邮件的真实性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亚马逊客服进行验证。
提供邮件的详细信息给客服人员,他们将能够确认邮件是否来自亚马逊官方。
使用邮件过滤功能:
许多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都提供邮件过滤或垃圾邮件识别功能。
利用这些功能可以帮助识别并隔离潜在的钓鱼邮件。
关注亚马逊官方渠道:
关注亚马逊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新闻动态和公告,了解亚马逊的最新政策和安全提示。这有助于提高对钓鱼邮件的识别能力。
更新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
确保计算机和电子邮件客户端安装了最新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护。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识别和阻止潜在的恶意软件和网络钓鱼攻击。
注意:
真言在此提醒各位卖家,如有怀疑,千万不要点击,要知道,钓鱼邮件没有点击就没有问题,一旦点击了网页或者附近,触发流量的交互,木马病毒已经在电脑终端里了。 (来源: 跨境大罗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