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代理商模式进军日本市场,成功率并不高!

日贸通
出海网跨境电商
关注:公众号
出海网跨境电商
2024-11-05 16:01:37
对于很多希望进入日本市场的品牌来说,选择合适的战略至关重要。自己组建团队往往面临电商人才瓶颈高价难求,而委托第三方公司运营又因为中国企业对外包分工缺乏信任而被视为不够可控。在此背景下,通过选择日本本土代理商进入市场,成为了一种务实且具备多重优势的策略。代理商熟悉当地渠道,有目标导向的销售指标,并提供了责任分摊的安全网。同时,应对文化差异、沟通方式及资源匹配等因素进行详细考量,才能真正实现入驻成功。理解市场的文化差异,建立互信机制,谨慎选择和评估代理商,这不仅是对资源的配置,更是对时间成本的精打细算。

很多品牌想做日本市场,又没有团队,他第一时间是怎么想的?

如果你以为是自己组建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日本电商人才依然是这个行业最大的瓶颈”,就算开出高价也不一定找到完全匹配的人。

委托给第三方公司来运营呢?貌似是个好主意,但是现在做日本电商运营服务的公司很少,最关键是“中国企业永远不相信专业分工的力量”,只愿意相信自己的人,认为这样可控性更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板又交代给你这个任务:必须打开日本市场,至少先立足进去。此时你的选择毫无疑问就剩下一个——直接找日本本土代理商,一切都交给他们。

找日本本土代理商至少有几个好处:

1、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好歹人家是土生土长的日本公司,比我们熟悉。开拓渠道总比自己摸着石子过河强吧,这叫“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代理商模式大多需要设定一定的销售数据指标,就算他完不成,至少自己公司也不会亏,无非是浪费了一点时间。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开拓新市场,不亏就是赢。

3、职场潜规则: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或者说,不要给自己没事找事。当你找到一个代理商,那时候公司对你只有夸赞,就算结果不好,这口锅也大概率不会扔到你头上。把握风险即可。

4、如果代理商做的好,那简直就是爽歪歪,皆大欢喜。如果做的一般般,关系也不大,至少测试了市场反馈,接下来该怎么做,战略路径会更加清晰。

以上四点,是不是有点腹黑?实话实说而已。

这就是中国企业在出海时的普遍现象——无非有些大品牌直接找国外代理商,有些小工厂就找国内电商服务商做托管运营,本质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们很多经营者在制定战略时,总是选择捷径,而不考虑“什么是最正确的事情”。

注意:代理商模式进军日本市场,成功率并不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只研究产品,其他的委托给专业公司,一点都没错。但是我们见过很多品牌商采用了代理商模式进军日本时,成功的概率并不高:

▶ 很少有代理商能够拿到协商一致的结果

怎么选择代理商,是个技术活儿。我们见过国内某大品牌找了软银集团做代理商,够大牌了吧,结果一年下来毫无结果。又立刻切换到了KDDI,目前看好像也没什么起色。归根结底是什么?——日本代理商是否愿意倾尽全力的帮助你!大公司也就是指派一个级别不高的担当来推进,他哪里能够协调其他集团资源呢?就算你向上申诉,最终做事的都是下面的人。所以,如果有一个很负责任的人来推进这些事情,你就应该赶紧烧高香。

大部分中国企业喜欢找“在日华人企业”做代理,因为沟通起来很顺畅,没有语言障碍,但是很多合作前信誓旦旦的资源,真正推进时都是大打折扣。这种案例屡见不鲜。

拿不到大家都满意的结果只有两个原因:你的目标定太高了+代理商草率了(莫名自信、草率执行)。

▶ 文化冲突和做事方式很难信任和理解

中国人做事,向来都是急先锋,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但是日本社会做事,又是按部就班,强调的是慢工出细活。

之前有个客户跟我们吐槽说:跟日本代理商开会,都半年了还在做市场调研。这是正常节奏。但是中国企业等不住、等不起。

如果你真的理解日本文化的特性,那就应该做两手准备,一是自己先摸索着前进,二是尽量推动伙伴往前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同时,也要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紧急的。

▶ 资源匹配度差异最容易导致扯皮和失败

你觉得他应该投入多少人来做这个事,他觉得你的产品怎么还这么不成熟。你觉得他应该尽快拓展渠道铺开来,他觉得你都不投市场预算,没有品牌力我怎么推进去?

商业合作是一个非常讲究技巧和互信的事情。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果把产品直接扔给代理商,做起”甩手掌柜”,那就基本歇菜了。代理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续源源不断的投入才是真正的开始。但是大家都很难明白这一点。

完全的"任せて"就是给自己挖坑往下跳而已。

以我们所见过的很多失败案例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个字:互信。要完全信任对方实在是一个需要漫长时间来验证的事情。很多中国企业对自己的产品是“毫无理由的蜜汁自信”,对于好不容易找到的代理商又“操之过急”,这样怎么能拿到较好的结果呢?

如果一家日本企业愿意成为你的代理商,一定有他的考量。之前某项调查报告显示:日本代理商最在乎的就是“可以顺畅的沟通和交流”,其次是跟自身服务和资源的匹配度,第三个是功能和价格非常有竞争优势,第四是双方一致全力的推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完全达到这几点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注意:代理商模式进军日本市场,成功率并不高!

啰里啰唆的讲一大堆,我们不否认有一些中国企业采用代理商模式进入日本确实非常成功,但是,大家或许只能在市面上听到“成功案例”,你几乎很难听到有人跟你分享他的“失败心得”。

代理商体系,是一个古老且有效的商业模式。

进军海外,特别是日本市场时,大家请务必注意文化差异、沟通方式。一定要实现做好市场调查、代理商的背景调查、做完整的评估,不要将就,不要随便找一个。如果合作之后,也不要操之过急,要讲究战术和背后风险的把控。

当然,我是信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句话的,进军海外市场,也同样如此。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最贵的,就是时间成本!

相关文章
跨境人注意啦!36个月内不申报,或面临全额补税!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出口退税政策做出重要调整。新规要求出口货物或跨境服务必须在36个月内完成退税或免税申报,逾期将视同内销补税。同时,新规扩展了出口货物定义,明确了跨境服务零税率适用范围,并严格规定放弃退税后36个月内不得再次申请。这些变化意味着跨境电商企业需要更严格的税务合规管理,特别是对出口单证、收汇凭证和退货处理等环节需加强管控。政策调整将有效遏制拖延申报、买单出口等灰色操作,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出海网
2025-08-15 16:11:54
跨境人注意啦!36个月内不申报,或面临全额补税!
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关系变化情况全解!
2025 年 1 月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中美关系呈现复杂波动。特朗普延续强硬贸易政策,多次调整对华关税,2 月起对中国商品加征 10% 关税,后逐步提升,期间双方相互加码关税,最高时美国对华关税达 145%,中国反制关税至 125%。 双方围绕关税休战展开多轮谈判,8 月将关税休战期延长至 11 月 10 日,当前美国对华关税上限 30%,中国对美 10%。此外,美国在铜产品、钢铁、半导体等领域加征关税或实施出口限制,中国则通过反倾销关税、稀土出口管制等回应。 期间也有缓和举措,如美国解除部分芯片软件出口禁令,双方就稀土供应达成协议。整体来看,特朗普政府政策具交易性和不确定性,中美在贸易平衡、技术领域竞争持续,影响全球供应链。
出海网
2025-08-13 14:22:06
特朗普2.0时代的中美关系变化情况全解!
2025亚马逊Prime会员大促促销提报已开放!
2025 亚马逊 Prime 会员大促提报已启动,作为年末旺季前奏,其能为卖家带来亿级 Prime 会员流量,助力验证运营策略和提升商品排名。提报途径有三:卖家平台广告栏的秒杀页面、联系账户经理、查看亚马逊官方邮件。
亚马逊全球开店
2025-08-05 17:39:18
2025亚马逊Prime会员大促促销提报已开放!
亚马逊双政策引爆卖家怒火:FBA服务缩水+取消文字评论惹众怒​
亚马逊近期两项政策调整引发卖家强烈抗议:2026年起取消美国站FBA备货准备和商品贴标服务,将预处理成本转嫁卖家;8月4日推行"仅星级"卖家反馈系统,取消强制文字评论并禁用申诉功能。卖家论坛反对票达272票,主要质疑包括:无法区分服务与产品评价(90%反馈实为产品评论)、丧失申诉错误差评渠道(如FBA问题导致的低分)、削弱反馈系统价值。亚马逊称此举旨在提升效率,但卖家指责其通过模糊化责任转嫁成本,98%的一星反馈实为FBA问题却需卖家担责。
出海网
2025-08-04 15:24:59
亚马逊双政策引爆卖家怒火:FBA服务缩水+取消文字评论惹众怒​
最新名单汇总!8月1日起生效,特朗普对哪些国家加征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自8月1日起将加拿大商品关税从25%上调至35%,并同步对近70个国家实施10%-41%不等的差异化税率,其中叙利亚最高41%,缅甸、老挝40%,越南20%,日本、韩国15%,巴西、英国最低10%。新规取消800美元以下跨境小包免税政策(T86),8月29日起按商品原产国税率征收80-200美元/件从量税,并严打第三国转运行为(征收40%惩罚税)。美方同时威胁对进口俄罗斯石油国家加征100%-500%关税,中国明确拒绝妥协。
出海网
2025-08-01 15:20:04
最新名单汇总!8月1日起生效,特朗普对哪些国家加征关税?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交流群
交流群
交流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