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3日,慕思股份收盘价:32.15元/股,市盈率15.95倍。慕思股份作为国内床垫最早做消费者品牌的制造型企业,在国内机场火车站及各个主要传统流量渠道的品牌广告,通过早期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用老外形象植入高端定位的形象,营销上抢先一步,也占领了一定中高端用户的心智和份额。
但是在整体营业额上,对比其它制造型家具出口企业,境外占比是较低的。2023年境外收入0.97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1.73%,2024年全年数据还未公布,预计于2025年4月25日公布2024年年报。
家具海外产业靠自身力量落后于同行,往往会采取更加主动的方式,会不会在床垫自营品牌海外线下和跨境电商上实现弯道超车?为此值得我们作为典型案例关注。
一、资本布局转向:2亿自有基金重构跨境生态链
2025年3月31日,慕思股份宣布以1.98亿元自有资金设立“慕思嘉御创投”产业基金,标志着其跨境战略从依赖外部募资转向自主主导。
该基金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化、大健康与人工智能、消费零售、跨境出海四大领域,与嘉御资本旗下管理平台维特力新合作,试图通过资本纽带整合智能家居技术、跨境电商渠道及海外供应链资源。
这一调整源于2024年12月5亿元产业基金终止的教训——因外部出资不足,原计划布局现代家居与跨境出海的基金流产。新基金以慕思自有资金占比99%的重仓姿态,反映企业从“财务投资”向“产业协同”的觉醒。
上海嘉御基金是阿里巴巴前CEO卫哲创办,目前利用成立的基金投资跨境出海,有安克创新、致欧科技、上海赢他、南京卡佩希等细分跨境品类领域的头部。
二、东南亚并购:2.47亿打通本土化闭环
2024年底,慕思以4600万新加坡元(约2.47亿人民币)完成对新加坡MIPL公司及印尼PTTC工厂的收购,形成“品牌-渠道-生产”全链条布局:
品牌矩阵:MIPL旗下拥有中高端床垫Maxcoil、户外家居Viro、宠物家具MooZzz三大本土品牌,差异化覆盖东南亚市场。
供应链降本:印尼巴淡岛生产基地人力成本仅为国内的1/3.可辐射东南亚及全球市场,PTTC工厂年产能超10万张床垫,支撑慕思“区域制造+全球销售”战略。渠道网络:收购带来新加坡1800㎡旗舰店及东南亚200+线下网点,2024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同比激增49.26%至6270.79万元,但占总营收仍不足3%。
三、慕思的跨境豪赌,本质是一场“高端化品牌输出”与“本土化生存现实”的博弈。2亿基金与东南亚并购的双轨并行,既彰显其全球化野心,也暴露出资源整合的深层挑战。若能在2025年实现境外收入占比突破5%、这场转型或将为中国家居出海树立新范式;反之,则可能成为资本泡沫下的又一警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