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最近很多学员在问我关于新品埋词收录的问题,说实话,这个话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特别是亚马逊刚推出标题新规之后,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埋词这件事。标题新规虽然还没完全落地,但它释放的信号已经很明确了:关键词收录的游戏规则要变了。今天就系统性地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亚马逊推出的两段式标题新规,表面上看是为了移动端体验,但背后反映的是关键词收录逻辑的根本性转变。以前我们习惯在标题里塞一堆词,什么"LED台灯护眼学习工作阅读卧室床头夜灯调光USB充电触摸开关",恨不得把所有相关词都塞进去。
新规要求主标题聚焦"你是谁",产品亮点部分回答"你有什么优势"。这种结构化的分离,其实是在告诉算法:哪些词是产品的核心属性,哪些词是功能延伸。比如充电台灯,按新规应该是"XX品牌 LED台灯 可调光护眼款"作为主标题,"三档亮度调节,护眼无频闪,USB充电便携设计"作为亮点。
我观察到,亚马逊现在的AI系统正在从简单的关键词匹配向语义理解升级。以前你在listing里埋了"办公"这个词,算法就认为你的产品跟办公相关。现在不一样了,AI要理解你的产品到底在什么场景下能满足办公需求。场景定位不清晰,自然影响关键词收录的精准度。
另外,现在手机端已经占据了亚马逊绝大部分流量,传统的长标题在手机屏幕上经常被截断,用户看不到完整信息,点击率就低。点击率低了,亚马逊就会认为你标题里的那些词跟用户搜索意图不匹配,进而影响这些词的收录权重。新规不是限制关键词,而是要求我们给关键词分层定义,让算法更精准地理解产品价值。
很多人看到标题新规,第一反应是:既然不用埋那么多词了,是不是就不用太关注关键词收录了?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标题新规只是让我们在面上不用埋那么多词,但亚马逊的关键词收录机制依然存在,甚至会变得更加重要。
原因很简单:AI算法现在需要通过更多维度的收录词汇来理解你的产品,而不是仅仅依赖你listing中埋的那些词。你在主标题写了"LED台灯",但算法还需要知道你这个台灯适合什么场景、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特殊功能。这些信息不可能全部塞在主标题里,算法会通过分析你的整个listing内容,包括五点描述、产品描述,甚至评论中的关键词,来建立更完整的产品理解。
现在的算法收录机制更像是一个综合性的产品认知系统。它不再满足于你在标题里告诉它"这是个蓝牙音箱",而是要从你的整个产品信息中分析出:这个音箱的音质如何、适合什么场景使用、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目标用户是谁。
所以在新规背景下,我们的思维要从"埋词"转向"收录"。不再是想着在标题里塞多少词,而是要思考算法会从你的listing中收录哪些词,这些词是否准确反映了你的产品价值。收录思维比埋词思维更符合AI算法的发展趋势。
在新规背景下,验证关键词收录反而变得更重要了。你需要知道算法到底是怎么理解你产品的,哪些词被收录了,哪些词的权重高,哪些词可能存在误解。
检测的时候,不要只关注标题中的词汇,要把五点描述、产品描述中的重要词汇也加入检测范围。如果发现某些你认为重要的词没有被收录,就要分析是不是在listing中的表述不够清晰。反之,如果发现收录了一些你不希望的词汇,也要及时调整内容,避免算法对产品产生错误理解。
很多学员容易忽略一个问题:收录不等于有效。有些词虽然被收录了,但可能排名很低或者转化很差,这种收录其实意义不大。所以检测的时候要重点关注那些既有收录又有不错排名的词汇。
特别是在新规还没完全落地的这个过渡期,定期检测收录情况能帮你提前发现算法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优化策略。新规下的关键词收录不是减少了,而是变得更精准了。
说到验证收录,很多人还在用最原始的方法:一个个去搜索看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产品。这种方法太费时间,而且不够精准。我现在都建议学员用卖家精灵的关键词收录功能来检测,操作简单但很有效。
具体操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登录卖家精灵插件版,然后打开你产品的listing详情页面,这时候你会看到主图右侧有个"关键词反查"的功能按钮,点击进去。
然后,点击"关键词收录"的功能,在右侧的输入框中,把想检测的关键词一个个输入进去。我建议分类输入:主标题中的核心词、五点描述中的功能词、你认为重要但不确定是否收录的词,这样检测结果会更有针对性。
输入完成后点击"开始检索",系统就会告诉你关键词的具体收录位置,月搜索量、购买率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不仅能看出收录状况,还能分析收录质量。如果某个词收录了但排名很低,说明权重不够;如果排名不错但转化率低,可能存在流量不精准的问题。
检测完之后,对于没有收录的重要词汇,可以考虑通过精准匹配广告来强化这些词跟产品的关联度。一旦广告数据证明了这些词的相关性,自然收录的权重就会相应提升。
标题新规虽然还没完全落地,但它传递的信号已经很清楚了:亚马逊要的不是关键词堆砌,而是结构化的产品表达。
我建议大家不要因为新规就忽视关键词收录的重要性,相反,要更加重视。因为在AI算法主导的时代,关键词收录已经不仅仅是流量获取的工具,更是算法理解你产品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