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实话,我最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新手卖家还在那里算小账——10块采购,15块卖出,觉得赚了5块就挺美。
但真正在亚马逊上做得风生水起的人,早就不这么玩了。
01、为什么差价思维会把人给"套死"?
刚开始做亚马逊的时候,我也是这种思路。看到一个产品进货20.能卖35.立马觉得这生意稳赚不赔。结果呢?钱全压在库存里了。
记得我第一次做户外灯具,觉得利润空间不错,一口气进了几千块的货。结果旺季没起来,货压了两个月才清完。表面上看是赚了点利润,实际上钱被死死绑住,根本转不起来。
这就是差价思维的致命问题——你赚的不是钱,而是把现金变成了货物。
更要命的是,亚马逊平台的钱还不能马上到账。现在很多卖家货卖出去了,钱要等14天才能拿到手里。如果再遇上Review问题、账户审核,资金回流时间更长。你算算,从进货到真正拿到钱,中间隔了多久?
怎么说呢,很多人觉得自己在做生意,其实是在做"资金搬运工",把银行卡里能动的钱,全搬到了库房里不能动。
02、现金流思维到底怎么玩?
认识一个做亚马逊的朋友,专门做家居品类。他跟我说过一句话挺有意思:生意做到最后,拼的不是价格,而是速度。
什么速度?钱在市场上转动的速度。
他现在基本不压货,都是小批量测试,跑通了再快速补货。一个月资金能转3-4次,虽然单次利润不高,但累积下来收益反而更稳定。
老实讲,这种玩法一开始我也不太理解。后来仔细想想,现金流思维和差价思维,本质上看的维度完全不一样。
差价逻辑看的是单次交易赚多少,现金流逻辑看的是同样的钱能转多少次。1万块钱压死在库存里赚30%,还不如这1万块每月转一次,每次赚10%来得实在。
更关键的是,钱在手里才是活的。市场变化快,有了现金才能快速调整。你看那些做得好的大卖,哪个不是现金充裕,想上新品就上新品,想做活动就做活动?
说到这里,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今年那么多大卖都在疯狂开秒杀。以前我还纳闷,秒杀不是压低了利润吗?现在想明白了——周转越快,现金流越好,赚得反而更多。
03、在亚马逊上怎么建立现金流优势?
我观察了很多做得好的卖家,发现他们都在用"小快灵"的打法。
什么叫小快灵?小批量进货,快速测试市场,灵活调整策略。不像传统贸易动辄几万几十万压货,而是几千块钱先试试水。市场反应好就快速补货,反应不好就及时止损。
更重要的是,要在一个类目里垂直深耕。我见过太多卖家今天做3C,明天做服装,后天又去搞家居。看似机会很多,实际上每个品类都是浅尝辄止,资金分散,供应链也建不起来。
专注一个类目有什么好处?你对产品越来越熟悉,对客户需求越来越了解,供应商资源也越来越稳定。这时候你的进货成本能压下来,库存周转能提上去,自然就有了现金流优势。
还有一点很关键:能现结的,尽量现结。
很多人理解现金流有个误区,觉得就是要各种拖账期。其实不是这样的。拿到手里的钱才叫现金流,到处都是账期和欠款的不叫现金流。
我宁可少赚一点,也要保证钱在自己手里。因为只有这样,机会来了你才能马上抓住,问题来了你才能马上解决。应收款再漂亮,关键时刻动不了就是废纸一张。
04、一汤说
做亚马逊这几年,我越来越觉得,真正的高手从来不是因为某个产品大赚一笔,而是因为资金管理做得好,每一分钱都在为下一分钱工作。
市场变化这么快,政策调整、平台规则、竞争格局,哪一个不是说变就变?只有手里有活钱,才能在变化中找到机会。那些总是抱怨"没钱做新品""没钱做推广"的,往往不是真的没钱,而是钱都被锁死了。
嗯,换个角度想想,现金流其实就像人的血液循环。血液停止流动,人就完了;钱停止流动,生意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