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在深圳跟几个学员线下见面聊天,其中一个做母婴用品的学员突然问我:"汤哥,你知道A+页面出了个什么Shoppable功能吗?"
我当时一脸懵,这功能我还真没注意到。回来后马上去后台看了看,果然,A+页面悄悄上线了个叫Shoppable Collection的新模块,说白了就是在A+里嵌入一个小货架,买家可以直接点击购买其他产品。
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把店铺搬到A+里了吗?
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功能确实挺强大的。能展示单品卡片、图文模块、短视频,甚至还有畅销商品和高评分商品模块。看起来亚马逊是想让卖家在A+页面就完成整个购买闭环。
第二天我就给主推的台灯做了个Shoppable页面,把店里几款相关产品都加进去了。背景容器放了品牌logo,单品卡片推新款,图文模块展示使用场景,看起来挺专业的。
结果一周下来,数据让我有点意外。这个Shoppable页面的点击率确实比之前的品牌故事高了15%,但转化率却下降了8%。
仔细想想也对,买家本来是冲着你这个产品来的,结果A+页面给他展示了一堆其他选择,分散了注意力不说,还可能让他纠结到最后什么都不买。
我测试了几个不同类型的产品:台灯类产品效果一般,买家更关注这款灯的详细参数;户外套装效果不错,买家容易被"露营三件套"吸引;家居小件效果最好,买家愿意顺便看看其他同类产品。
看来这功能还是挺挑品类的。
更关键的是,Shoppable一旦启用,就会直接取代原来的品牌故事。这是个二选一的游戏,不是叠加关系。
而且亚马逊还有个坑爹的设定:如果你的Shoppable系列卡片少于5张,整个版块就会被隐藏,买家根本看不到。想象一下,你花时间做好的页面,结果因为产品数量不够,直接不显示了。
另外一个让我有点无语的点是,这功能现在还在测试阶段,并不是所有买家都能看到。也就是说,你可能辛辛苦苦做了个Shoppable页面,结果一半的买家看到的还是空白页面或者系统默认页面。
这就很尴尬了。相当于你把品牌故事撤了,换成一个只有部分用户能看到的功能。
经过测试,我现在的策略是这样的:
产品线单一的品牌,暂时还是用品牌故事。风险太大,不值得为了一个测试功能把稳定的转化率搞砸。
产品线丰富且有明显关联性的品牌,可以试试Shoppable。但前提是至少要有5个以上的相关产品,而且要做好转化率下降的心理准备。
新品推广期的产品,坚决不用Shoppable。新品本来就需要集中火力推一个产品,没必要分散买家注意力。
说实话,传统的品牌故事虽然看起来老土,但它的作用是实实在在的。能完整地讲述品牌理念、产品优势、使用场景,让买家对当前产品产生信任感。而Shoppable更像是个导购员,专业但功利。
最重要的一点:在功能稳定之前,不要轻易放弃品牌故事。测试可以,但要留后路。
Shoppable这个功能方向是对的,但现在明显还不够成熟。功能不稳定、覆盖用户有限、还有各种限制条件。这种情况下贸然切换,风险太大。
我的建议是等等再看,让子弹飞一会。等功能稳定了,用户覆盖率高了,再考虑要不要切换。
你们有在用这个新功能吗?遇到过卡片数量不够被隐藏的情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