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一个学员的Listing,差点没把我给送走。
这哥们儿是老外贸转行,供应链底子硬邦邦。我本来以为是王者,结果一点开他的页面...满屏都是“我牛逼,我最强”。什么7075航空铝、什么600D牛津布、什么三层复合工艺...
我当时脑袋里就一个想法...兄弟,你这是在写产品说明书啊。
这感觉太熟悉了,就像以前街边扯着嗓子喊“瞧一瞧看一看”的小贩,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家东西用料有多好。可问题是,现在这年头,谁还缺好东西呢?
一、你的“专业”,只是自嗨
我得承认,我那学员的Listing,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看,写得没毛病,甚至很优秀。
但从卖货的角度看,就是灾难。
因为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疯狂输出他认为的“卖点”。他觉得把这些参数亮出来,客户就该佩服得五体投地,然后乖乖掏钱。
可客户的真实想法是啥?“这...跟我有啥关系?”
真的,你得接受一个现实:99%的买家,看不懂,也不想看懂你那些专业名词。他们上亚马逊,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听你上课的。你跟他说航空铝,他脑子里一片空白。
这种沟通,就是自说自话,就是无效沟通。你在这边感动得热泪盈眶,客户早就不耐烦地划去看下一家了。你的“专业”,最后只感动了你自己。
二、换个脑子,聊“人话”
后来,我直接给这学员打了个电话。我没跟他扯什么大道理,就让他现场做个练习。
我说,假如我们卖一个户外折叠椅。
用你现在的“卖点思维”,你会写:“采用7075航空铝合金支架,承重150kg,椅面为加厚防撕裂牛津布...”
听着特牛,对吧?但没感觉。
我说你换个脑子,用“买点思维”试试。不聊参数,聊场景,聊他能“得到”什么。
“周末带娃去公园?这椅子一秒打开,200斤的胖子坐上去随便晃。孩子把可乐洒了?湿巾一擦就干净,随便造。”
“后备箱太小?它折起来就跟把雨伞似的,随便一个角落就能塞进去。让你每次说走就走的露营,都没负担。”
我话还没说完,他就在电话那头“我靠”了一声。
他明白了。
同样一个特点,换个说法,味道全变了。前者是冰冷的说明书,后者是朋友的推荐。我们没提一句“航空铝”,但“200斤胖子随便晃”已经把“承重强”这事儿,牢牢钉在客户心里了。
三、卖货,就是卖一份“放心”
其实这事儿往深了想,特简单。
客户在掏钱之前,心里是慌的。他会想“这玩意儿好用吗?”、“结实吗?”、“买回来智商税吗?”...无数个问号在打架。
我们写Listing,做营销,本质上就是在干一件事:打消他所有的问号,给他一份“确定性”。
告诉他,你买的不是一堆材料和参数,你买的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一个“更爽的体验”。
你的文案,你的图片,你的视频,都应该像一个懂他的老朋友,把他所有担心的、没想到的问题,都提前替他想到,然后用他能听懂的人话,给他一个肯定的答案。
那个答案就是:
“放心买吧,哥们儿。这玩意儿,能处!”
四、一汤说
别总盯着你的产品说“它是什么”,要钻进客户的脑子里,告诉他“你能用它干什么”。前者是说明书,后者才是成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