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东南亚跨境电商市场爆发式增长,这片新兴蓝海早已不是"有货就能卖"的野蛮生长阶段。各国政策持续收紧,认证要求呈现差异化与强制化并行的态势。以下是东南亚主要国家的核心认证要求及适用品类详细梳理。
SIRIM认证
有效期1年且需年审,涵盖文件审核、工厂审查、抽样测试等流程。产品标识需直接印在本体。
适用品类:电子电器、建材、通信设备等工业产品
Halal认证
原料需清真溯源,生产设备隔离,每3年验厂,年抽查率20%,未认证产品禁止本土销售。
适用品类:食品、饮料、化妆品等快速消费品
NPRA认证
需指定本地代表申请,技术文档要求详细。
适用品类:药品、医疗器械、含特殊成分化妆品
TISI认证
续期提前6个月,工厂突击审查。2025年启用电子化系统,认证周期缩短至30天。
适用品类:家电、建材、日用品等
NBTC认证
Class A产品需本地测试,Class B可国际报告转证。2025年起,智能家居设备需同时通过TISI与NBTC认证。
适用品类:电信设备、无线电设备、智能家居产品
FDA认证
食品成分表需泰语版本,化妆品严控重金属,标签需标注泰语说明。
适用品类:食品、药品、化妆品
BPOM认证
需通过GMP认证,化妆品提交PIRT报告。
适用品类: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
Halal认证
2024年10月起食品饮料强制认证,2025年扩至药品、化妆品,违规处罚严重,原料需印尼MUI认证。
适用品类: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
SNI认证
2025年新增26类强制产品,测试周期延长。
适用品类: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建材等
SDPPI认证
有SAR测试、IPv6兼容性测试等本地化要求。
适用品类:电子通信设备、无线电设备
BPS/ICC认证
BPS认证针对本土制造,需年度审查;ICC认证针对进口商品,单批次有效,到港验货。
适用品类:建材产品、电气设备、家用电器
FDA认证
有效期1年可续,标签需菲律宾语说明,食品列明营养成分表。
适用品类: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