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出货量破百万后,国产AR在海外抢滩

品牌方舟BrandArk
出海网跨境电商
关注:公众号
出海网跨境电商
2024-12-02 17:47:33
2024年5月,Meta与Ray-Ban合作推出的AI智能眼镜「Ray-BanMeta」在全球风靡,累计出货量突破100万台,成为AR行业的关键转折点。这一热潮引发了国内多个AR厂商和AI团队的积极响应,纷纷推出AI智能眼镜新品,引领了“AR+AI”新风口。业内预计两月内至少50个新团队加入此赛道,现在可能已超过100家。与此同时,XR行业经过多次变革,尤其随着AI生态的快速进化,AI大模型的算力提升使得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不再遥不可及。国内厂商如雷鸟创新、Rokid等,凭借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占率占据主导地位,未来或以低价策略加速市场普及。全球AR硬件市场的增长加速,而国产品牌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布局上已占据领先地位,为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中国制造打开新局面。“AR+AI”是否能成为行业突破点,仍需市场验证,但未来在技术垄断与生态建设上的博弈,对中国厂商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2024年5月,Meta与Ray-Ban合作推出的智能眼镜「Ray-Ban Meta」在全球爆火,累计出货量突破100万台,成为AR行业的拐点时刻。

随着AI智能眼镜成为新风口,不少国内AR厂商和AI团队也纷纷涌入该赛道,相继推出了AI智能眼镜新品。

据业内分析,Ray-Ban Meta在两个月里带起了至少50个潜在的AI智能眼镜团队涌入该赛道,如今这一数字可能已经飙升到了100家。

那么,风口之下,AR行业经历了哪些风雨?“AR+AI”是否能成为行业的破局点?黎明将至,中国AR出海现状如何?

风浪越大,鱼越贵

1968年,犹他大学实验室里,伊万·爱德华·萨瑟兰通过HMD(头戴式显示器)与计算机相结合,为佩戴者呈现出虚实结合的3D图像,制造出了第一台VR/AR头戴显示器。

这个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巨型装置,像极了古希腊传说中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也被命名为“The Sword of Damocles”。

在散热片的嗡鸣声中,新科技革命的号角悄然吹响。

半个世纪后,谷歌推出了第一款AR眼镜Google Glass,让虚拟现实技术第一次从实验室走向大众消费市场。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谷歌随后就暂停了对Google Glass的研发,但也点燃了科技巨头和资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热情。

两年后,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 VR,直接在市场投下一颗“深水炸弹”。随后,微软、三星、索尼等科技巨头相继入场,更让无数热钱疯狂涌向了XR行业(即AR、VR、MR的统称),并在2016年达到顶峰。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球XR行业投融资事件约90起,投资总额达到18亿美元,较前年增长140%。同时,中国市场披露的融资金额约达25亿元人民币,亦为当时的历年第一高。

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所谓的“AR/VR元年”,不过是行业最后的狂欢罢了。在烧钱、技术泡沫、伪需求的质疑下,这场狂欢甚至没熬过一年。据报道,2017年全球有超过一半的AR/VR企业倒闭,行业正式进入蛰伏期。

Meta出货量破百万后,国产AR在海外抢滩

直至2021年,Oculus Quest 2的销量突破1000万台后,行业迎来拐点时刻,扎克伯格提出元宇宙构想,其中AR/VR作为最有希望实现的“元宇宙硬件入口”,再度翻红。

至此,哪怕XR市场的风浪再大,也挡不住巨头们蓬勃的野心。

2021年9月,字节跳动斥资90亿人民币收购了VR厂商PICO,创下国内XR行业投融资金额的新高。之后几年里,各大厂商、资本纷纷重仓押注,并由VR逐步转向更容易实现的AR。

纵观全球XR市场的数次变革和融资热潮,「贵」是所有人的集体感受。

以2024年为例,截至前三季度,国内的VR/AR行业融资事件共计21笔,金额超23亿人民币。在众多融资中,绝大部分为千万元级别,而雷鸟创新、XREAL、Rokid等头部玩家则均斩获数亿元的新融资。

Meta出货量破百万后,国产AR在海外抢滩

2024年上半年全球VR/AR行业融资企业TOP10

不过,随着大量真金白银涌入,国内VR/AR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显示模组、光波导技术、整机集成生产、软件生态等各个维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华西证券指出,在下游生态未完全建立之时,上游产业链技术决定着设备质量、量产进度、成本等。

在传感器、光学元器件、声学元器件、显示面板等VR/AR上游核心部件中,除主控芯片外,国内基本能够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并逐步涌现出珑璟光电、三极光电、歌尔股份、瑞声科技、瑞芯微、芯视元等颇具实力的上游企业。

AI生态,下一个攻城点

如果说元宇宙是扎克伯格对VR的终极期许,那么AI就是AR们集体找到的“性感叙事”。

2023年,Chat GPT 真神降临,资本市场迅速调转车头,从元宇宙转向AI,微软、腾讯、Meta、字节等巨头纷纷成立通用大模型团队,力图抓住下一个时代风口。

新的算法革命必然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和生态系统,AI大模型的算力跃升让空间计算的成本不断缩减,也让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无缝融合不再是幻想。

而AI时代的到来,最终将彻底颠覆现有的人机交互方式和应用生态。相较于手机,AR眼镜能够实现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因此被认为是AI最佳的硬件入口。雷鸟创始人李宏伟认为,AI的爆发,会促进AR场景和应用的生态建设,为AR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比尔盖茨也曾预言,AI时代,AR眼镜将成为AI硬件的重点领域,是真正意义上实现沉浸式体验和数字生活扩展的关键。

Meta出货量破百万后,国产AR在海外抢滩

图源:Ray-Ban Meta

2024年5月,Meta与Ray-Ban合作推出的AI智能眼镜「Ray-Ban Meta」全球出货量突破100万台,更是为“AR眼镜+AI”添了一把火,也让厂商们第一次看到了AI大模型在硬件终端的雏形。

一时间,无论是百度小米等科技巨头,还是雷鸟创新、Rokid、蜂巢科技、影目科技等AR眼镜厂商,都在拥抱AI大模型,宣布未来将推出搭载AI的智能眼镜产品,积极推进“AI+AR”落地。

以雷鸟创新为例,2024年8月,雷鸟创新宣布将于年底推出新一代智能眼镜「雷鸟V3」,采用多模态AI技术,为用户提供舒适、高效的AI智能化体验。

Meta出货量破百万后,国产AR在海外抢滩

图片源自:雷鸟创新官网

而不久前,Gyges Labs、李未可科技、闪极科技等拿下千万融资的新锐玩家们,也都表示资金将主要用于AI大模型与AR眼镜技术的结合中。

可以预见,未来AI生态应用,将是AR眼镜的下一个攻城点。

据品牌方舟观察,如今AR眼镜厂商的主流趋势是在“硬件上做减法,软件上做加法”。一方面,厂商们不断优化硬件设计,减轻产品重量,提升佩戴舒适度;另一方面,厂商们通过搭载AI大模型,提供个性化的使用体验,并开发多元化的AI应用,丰富AR眼镜的应用场景。

目前,“AR眼镜+AI”的落地场景主要集中在摄影摄像、语音交互、物体识别、文字翻译、实时导航等领域,并逐渐朝个性化的“贴身秘书”演化。

未来,谁能率先构建起完整的AI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交互体验,并完成商业化,谁就能占据优势

中国AR,抢滩海外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XR设备的出货量为815万台。其中,AR设备销量达到20.2万台,同比增长115%。

另据Statista显示,受益于光学显示技术突破与AI赋能,预计2024-2027年,全球AR硬件出货量将由86万件增长至641万件,CAGR高达95.3%。

但高增长并不意味着高渗透。以手机作对比,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1.7亿部,而全球XR设备的出货量仅为815万台,渗透率不足1%。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短时间内,VR/AR 暂无代替手机的可能。而Snap的CEO也在采访中说道:“AR 眼镜大概要花费 10 年才能成为主流。(AR glasses will take roughly a decade to reach mainstream adoption.)”

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叠加相关产业链成熟,AR设备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并直接反映在价格上,对于促进AR设备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0月,雷鸟创新发布消费级AR眼镜雷鸟X2,并将价格打到4499元,开售1小时内售罄。2024年7月,Rokid发布新款AR眼镜Rokid AR Lite,最低价3499元,12小时内销量破万台。

雷鸟创始人李宏伟表示,未来会尝试将雷鸟Air系列的价格下探至千元级。可以预见的是,当AR设备下探至千元级别,届时整个市场将会迎来一波暴涨。

Meta出货量破百万后,国产AR在海外抢滩

图源:Rokid

事实上,国产AR厂商们正凭借着产业链及技术优势,在全球AR市场攻城略地。从销量上看,现阶段全球消费级AR市场中,中国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IDC数据,2023年国产AR四小龙Xreal、Rokid、雷鸟创新、INMO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45%、14%、13%、6%,合计占比达78%。

目前,中国AR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并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以亚马逊为例,截至发稿日,在AR眼镜的品类BS榜中,前10名均来自中国。

Meta出货量破百万后,国产AR在海外抢滩

可以说,如今,在AR硬件领域,中国厂商与海外科技巨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占据领先优势。而这对于中国打破技术垄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新的国际竞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过去的科技变革,我们可以清晰地认知到,生态垄断和技术垄断是支撑企业高估值和市场定价权的核心因素,也是大国能够掌握科技霸权的重要原因。

就像新能源和智驾的兴起,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一样。在虚拟现实这片“无人区”里,中国AR企业和AI企业同样有机会通过技术优势和自建生态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摘下下个时代最甜美的果实。

而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相关文章
亚马逊运营的三大关键:方向、耐心与数据驱动​
亚马逊运营成功的关键在于方向选择而非速度。真正的"路对了"包含三个层面:长期经营的思维方式、数据驱动的方法论和稳定的心态。新手常犯的错误是急于求成,频繁更换产品和策略,而实际上亚马逊算法需要2-3个月的数据积累期。合理的目标设定应将长期目标大胆化(如年销10万),短期目标现实化(如首月验证需求)。数据是最可靠的判断标准,转化率、客单价等过程指标比滞后的销售数据更能反映趋势。耐心不是被动等待,而是在正确方向上的持续投入,这是跨境电商成功最稀缺的资源。
一汤说
2025-08-18 17:36:54
亚马逊运营的三大关键:方向、耐心与数据驱动​
便携空调TikTok爆红:单月销量5000+,海外市场迎来降温新选择​
一款迷你便携式空调在TikTok爆红,单条视频获1200万观看量,带动亚马逊美国站同款产品月销5000+单,销售额超29万美元。该产品凭借USB充电、三档风速和10种彩灯模式等创新功能,满足多场景使用需求。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便携空调市场规模达23.5亿美元,预计2034年将增长至40亿美元。国产家电品牌Dreo的卧室塔扇更创下单月5万+销量、350万美元销售额的佳绩。欧美、东南亚等高温地区需求旺盛,产品轻量化、节能环保成为主要卖点,TikTok达人测评和场景化内容成为关键营销方式。
Shoptop品牌出海智库
2025-08-18 16:59:10
便携空调TikTok爆红:单月销量5000+,海外市场迎来降温新选择​
PetSmart转型启示录:从濒危企业到87亿美元巨头的逆袭之路​
PetSmart通过战略转型从濒危企业成长为87亿美元估值的行业巨头。其成功关键在于将业务从单纯商品销售转向"提升宠物生活品质"的综合服务,包括美容、医疗、训练等专业服务,服务收入占比达10%。通过店内领养中心形成"领养即消费"闭环,并收购Chewy.com布局线上,实现全渠道融合。2024年全球宠物护理市场规模达2593.7亿美元,PetSmart精准把握宠物家庭化趋势,推出高端家居产品,将商业成功与社会价值结合,构建了独特竞争壁垒。
大数跨境
2025-08-18 16:42:58
PetSmart转型启示录:从濒危企业到87亿美元巨头的逆袭之路​
昔日国民“机王”拿下TikTok类目冠军,翻身把歌唱!
沉寂多年的HTC凭借NE20蓝牙耳机在TikTok美国市场实现惊人逆袭,28天创下65万美元销售额。这款定价27.55美元的产品凭借LED触控屏、48dB降噪和134种语言AI翻译等差异化功能,精准填补中端市场空白。达人带货贡献81%销量,两条爆款视频分别带来6608单和5680单销量,凸显TikTok短视频在3C产品推广中的超高转化效率。数据显示全球无线耳机市场2033年将达2025亿美元,功能创新正从音质转向场景解决方案。
昔日国民“机王”拿下TikTok类目冠军,翻身把歌唱!
今后做亚马逊,灰色操作空间越来越小了
中美两国在税收监管上的同步收紧,标志着全球贸易规则正在经历深刻重构。这一变化超越了传统贸易战的零和博弈,实质上是关于规则制定权的争夺。对于跨境电商卖家而言,过去依赖低价倾销、虚假评论等灰色操作的商业模式将难以为继。随着监管网络日益透明化,卖家必须从政策套利转向价值创造,适应新的合规环境。这一转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唯有主动拥抱合规化,才能在重构的全球贸易秩序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一汤说
2025-08-18 15:32:41
今后做亚马逊,灰色操作空间越来越小了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交流群
交流群
交流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