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不是撤退而是再战:如何在全球市场找到你的"水域"​

头皮痒 可能长脑子了
出海网跨境电商
关注:公众号
出海网跨境电商
2025-08-04 15:34:09
当前中国企业出海面临全新挑战,需从战略层面重构出海逻辑。核心在于回答三个问题:出海目的需区分"国内卷不过"与"模型问题";市场选择要匹配企业"物种特性",如泰国清洁能源案例所示,需考量制度容忍度、本地生态等要素;路径决策关乎生死,需评估风险结构,如跨境电商自建体系与本地合作模式的成败对比。出海本质是组织系统重构,需在异文化环境下重写业务模型与生存方式,而非简单复制中国经验。

过去十年,“出海”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件“时机对了、风吹就飞”的事情。但现在,风没那么顺了。

产业周期在调整,人口红利在消失,供应链也越来越复杂,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重新思考“出海”,就不能再拿旧地图找新大陆。

这篇文章,我尝试回答三个问题:

为什么出海?去哪儿?怎么去?

一、为什么出海?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但你得认真问这个问题

很多人提到“出海”,带着某种默认的情绪:这是条出路。

但我们得先承认一个事实:

出海不是适合所有企业,也不是所有阶段都适合出海。

你要先分清楚,你现在的问题是“国内卷不过”,还是“模型本身出了问题”。是行业天花板,还是组织内部效率低。很多时候,不是你不适合在国内卷,而是你根本不具备异地打仗的能力。

出海不是撤退,而是再战。

这是一种高难度的生存策略,而不是一条轻松的避险通道。

但即便如此,为什么我还是建议很多企业把“出海”这个议题摆上战略层?

因为今天中国市场的系统性变化,正在让原有的增长逻辑全面重构:

内需透支:高房价、高债务让年轻人延迟消费,大盘在缩;

出口承压:欧美需求疲软,去中国化趋势增强;

产业周期错位:从光伏到AI,从制造到平台,大部分行业都在高位下坡;

资金难融:一级市场断流,二级市场没有想象力。

站在这个十字路口,“出海”不再是补充增长的锦上添花,而是主动设计企业第二生态位的方式。

不一定要走出去,但你得有走出去的能力;

不一定要出海,但你不能没有“出海战略”。

二、去哪儿?不是哪里热闹去哪里

很多人选市场是这样的思路:

“泰国GDP在涨,先试试”

“印尼人口多,搞个App去收量”

越南电动车起步了,去卖个壳”

从逻辑上说没错,但这种判断是“外部看机会”,而不是“内部看适配”。

真正好的市场选择,一定要问自己四个问题:

  • 制度容不容得下你?有些市场听上去开放,实则门槛重重,有些地方你再努力,永远只能做“外国乙方”。

  • 你有独特优势吗?如果你的优势是低价制造,越南比你还便宜。如果你靠的是国内经验,人家不一定有同样的用户习惯。

  • 你的能力结构,适配这个市场节奏吗?

  • 快节奏的中国经验,在慢节奏国家可能就是“冒犯”。

做toG、打关系、拼弹性,和做极致效率,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打法。

这个市场的结构红利,还在吗?每个市场都有“半熟阶段”才适合进场:市场刚打开、格局未定、本地玩家还不强。

如果已经有强势本地巨头,你再进来,只能当补丁。

举个例子:

我们首先选择在泰国做清洁能源,没有选印尼、越南,不是因为那里不好,而是我们先问清楚:当地有什么市场需求?我们有没有制度容忍度?有没有政府合作路径?有没有本地伙伴能共同建设生态?

答案是泰国最适合我们。

所以“去哪儿”不是找热点,而是找匹配自己“物种”的生态系统。

你不是找温泉泡澡,是找水域生存。

三、怎么去?不是拿中国方案复刻

另一个关键是路径选择:

你是去做“输出型企业”?还是“在地型企业”?

你是押短期高增长?还是打长期结构杠杆?

你是自己去闯?还是搭平台上车?

不同路径决定了:

你用什么速度去配置资源;

你需不需要控制本地团队;

你是赚利润,还是搭资产;

最关键的——你活下来的方式是什么。

路径选错,比市场选错更致命。

比如我认识一家跨境电商公司,进入东南亚时选择“自己开站、自己做支付、自己建仓”,结果烧了半年,连本地物流成本都搞不清楚。

而另一家选的是“挂靠本地财团、做toB分销、平台抽成”,模式土,但现金流稳。

也见过一位兄弟,有着传奇经历的多次创业者,看到椰子水市场增长空间,马上飞到泰国,从源头做起,通过从椰子水工厂切入,控制椰林稳定供应,然后从代工开始慢慢开始品牌化,三年时间不到,已经成了这个增量市场的核心玩家,目前已经在筹备IPO。

你要知道,不同路径有不同的“死亡方式”:

做技术平台的,死在生态缺位;

做纯toC的,死在回款断裂;

做金融驱动的,死在风控崩塌;

做政府合作的,死在政权更替。

路径选择的核心不是“哪条路快”,而是:

你能不能承受这条路径天然的风险结构?

四、写在最后:出海,不是漂,是活

说到底,“出海”两个字不是动词,而是组织系统的一次重构。

它不是去找一块空地,而是去参与一块陌生土地的再定义。

它不是复制中国经验,而是在异文化系统下,重写你的业务模型、团队结构、信任逻辑和生存方式。

很多人出海失败,是因为他们拿着一张旧地图,妄图在新世界找到旧航线。

但真实的世界早就不提供“标准答案”了。

所以,我们才需要不断反问:

为什么出海?去哪儿?怎么去?

这三个问题没有唯一解,但却决定了你是否还能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不是为了成为全球企业,而是为了不被局部环境定义。

不是为了征服世界,而是为了有第二人生。

出海,不是为了漂着看风景。 而是为了在风浪中活得更久一点,更扎实一点。

毕竟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我们生而全球。

相关文章
孤独经济遇上生成式AI:虚拟陪伴产品内购收入暴涨652%背后的商业逻辑
2024年AI虚拟陪伴应用全球下载量突破1.1亿次,内购收入达5500万美元(+652%),中国企业在赛道表现尤为突出。产品主要分为互动内容与恋爱陪伴两类,通过拟人化交互满足Z世代情感需求,但面临记忆断层、情感失真等技术瓶颈。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多模态交互、跨语言支持等技术方案助力产品升级,而商业化难点在于国内用户尚未形成订阅习惯,需突破文化差异与付费心智障碍。行业共识认为,构建长期情感纽带与动态性格演进能力是未来竞争关键。
霞光社
2025-08-04 15:43:15
孤独经济遇上生成式AI:虚拟陪伴产品内购收入暴涨652%背后的商业逻辑
零付费流量打法:看Totally Dazzled如何用红人营销撬动65%社交流量​
婚庆饰品独立站Totally Dazzled凭借精准定位和差异化运营,以4人小团队实现年入百万。该品牌专注婚礼细分领域,通过分销渠道(20%佣金)和中小型红人免费样品置换,实现65.52%流量来自社交媒体。同时持续输出婚礼装饰博客内容提升SEO排名,配合真实用户UGC构建信任感,形成15.25%的直接访问流量。其核心策略在于避开大品类竞争,深耕垂直场景,用低成本方式建立品牌壁垒。
2Cshop跨境研究社
2025-08-04 15:17:09
零付费流量打法:看Totally Dazzled如何用红人营销撬动65%社交流量​
从温州小厂到全球销冠:凯迪仕如何用40年打造智能锁帝国​
凯迪仕智能锁从温州小厂起步,历经40年发展成为全球高端智能锁销量冠军,年营收达20亿元。创始人苏志勇2009年转型智能锁研发,2017年其子苏淇云接手后加速全球化,产品覆盖36个国家,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台。在"千锁大战"行业洗牌中,凯迪仕通过专注研发、定位中高端和拓展海外渠道脱颖而出,2022年启动A股IPO。全球智能锁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将达8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9.7%,凯迪仕正面临研发、渠道与服务的全方位竞争挑战。
跨境前沿
2025-08-04 14:39:58
从温州小厂到全球销冠:凯迪仕如何用40年打造智能锁帝国​
WOSADO悦瞳:从美国校园到东南亚爆款,磁吸睫毛如何征服全球市场​
深圳品牌WOSADO悦瞳凭借磁吸假睫毛技术实现全球化突破,其“零胶轻感”产品在泰国、新加坡TikTok Shop双榜登顶,2024年Shopee双11大促期间单量激增71倍。品牌采用“社交电商+达人矩阵”策略,仅在泰国就合作1.69万达人,累计直播4.63万场,创造1061万美元销售额。针对欧美与亚洲市场差异,WOSADO研发不同弧度与重量的产品线,并通过CPAS广告实现21倍投产比,展现技术驱动型美妆出海的典型路径。
兔克出海
2025-08-04 11:34:28
WOSADO悦瞳:从美国校园到东南亚爆款,磁吸睫毛如何征服全球市场​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交流群
交流群
交流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