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个学员问我:"一汤哥,你说做亚马逊到底是产品思维重要,还是客户思维重要?"当时我就愣了一下,因为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
现在回想起来,这两种思维其实代表了完全不同的经营哲学。产品思维是从内往外看,客户思维是从外往内看。做亚马逊这么长时间,我发现很多卖家都在这两者之间摇摆,甚至搞混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哪种思维更适合现在的亚马逊。
说到产品思维,最典型的就是技术出身的卖家。他们总觉得产品功能越多越好,技术含量越高越有竞争力。我见过一个同行,做了一款智能水杯,能测水温、提醒喝水、连接APP,功能一大堆。听起来很厉害对吧?结果客户评论里全是抱怨,说操作太复杂,就想要个简单能喝水的杯子。
产品思维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陷入自嗨。你觉得这个功能很牛,那个设计很棒,但客户可能根本不在乎。前几天一个学员跟我说,他做了一个多功能户外椅,有十几个功能,结果评论里客户说太复杂了,就想要个简单能坐的椅子。这就是典型的产品思维陷阱,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更要命的是,产品思维容易让你脱离市场现实。我见过太多卖家,花大价钱做产品研发,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市场根本不买账。不是产品不好,而是解决的不是客户真正的痛点。客户要的是止痛药,你给了维生素,再好也没用。
真正厉害的卖家都懂一个道理:客户的抱怨就是你的机会。每次看到客户在竞品下面抱怨什么问题,那就是一个潜在的市场机会。客户思维不是讨好客户,而是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逻辑。
客户思维的核心其实是场景思维。同样是一个充电宝,办公室用和旅行用的需求完全不同。办公室用可能更注重快充和接口多样性,旅行用可能更注重轻便和大容量。理解了使用场景,你就理解了客户的真实需求。
但是客户思维也有个陷阱,就是容易过度迎合。如果只是一味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最后可能做出来的就是个四不像的产品。客户说要这个功能你就加,说要那个颜色你就做,最后产品没有了自己的特色,也没有了差异化竞争力。
关键是要理解客户需求背后的本质。客户说要便宜,真正想要的可能是性价比。客户说要功能多,真正想要的可能是一个产品解决多个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客户思维的高级阶段。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觉得最高境界是把两种思维结合起来。用客户思维指导方向,用产品思维保证执行。先通过客户调研确定需求方向,然后用产品能力去实现这些需求。
具体怎么操作呢?我的经验是分阶段应用。选品阶段用客户思维,深入研究目标客户的痛点和使用场景。产品开发阶段用产品思维,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产品的差异化和技术门槛。上线后再用客户思维做持续优化,根据客户反馈调整产品。
现在亚马逊的竞争这么激烈,单纯的产品思维已经不够用了。客户的选择太多了,你的产品再好,如果不能直接解决客户的痛点,很容易就被忽略了。但是纯粹的客户思维也不行,没有产品力支撑的话,很难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
我见过一个卖家,完全按照客户需求做了一款产品,刚上线确实卖得不错,但是很快就被同行抄袭了,因为没有技术门槛。最后大家都在拼价格,利润越来越薄。这就是没有产品思维支撑的结果。
真正的平衡点在于,用客户思维找到真需求,用产品思维构建护城河。既要解决客户的痛点,又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做亚马逊这几年,我越来越觉得思维模式比具体的技巧更重要。产品思维和客户思维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我的建议是,新手阶段先培养客户思维,学会从客户角度看问题。多看客户评论,多研究客户的使用场景,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等有了一定经验后,再强化产品思维,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最终的目标是做到既懂客户需要什么,又知道怎么用产品去满足这些需要。这才是做亚马逊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