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假期,中国旅游悄然在全球走红。
穿着汉服与露着胸肌的NPC合影,穿戴最新款机械腿攀登天门山,甚至额头上贴着退烧贴也要坚持涮一顿地道的老北京火锅……这个国庆假期,无论是在人潮涌动的景区,还是烟火气十足的街头,你都可能与这些“会玩”的外国游客不期而遇。
近两年,随着签证政策放宽,在海外迎来了一波“China Travel”热。目前,中国单方面免签国家已增至47国,144小时过境免签也延长至240小时,覆盖国家扩大到55个。
政策红利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客流。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总数达1916万人次,其中免签入境人数为1364万人,占所有入境外国人的71.2%,成为绝对主力。
图源:网络
在国内社交平台,如小红书等,涌现大量外国游客发布的旅行求助帖和攻略分享。更有不少外国友人开启“说走就走”的旅程,全程记录并分享自己的“China Travel”见闻。
与此同时,“China Travel”话题在海外社交平台同样热度不减。TikTok上,#ChinaTravel 相关视频播放量超十亿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涌向重庆洪崖洞、上海外滩、西安兵马俑等国内知名景点,用镜头记录中国风景与美食,收获一片赞叹。
图源:TikTok
YouTube上,夫妻博主 @Jordan and Emily 制作了一份详尽的中国旅行攻略,从SIM卡购买、网络连接到如何与当地人交流,内容细致入微,引发众多海外网友热烈讨论。不少博主在中国旅行vlog中带上相关标签,也轻松获得可观流量。
“China Travel”的爆火,不仅成为许多海外博主的“流量密码”,老外来中国旅游“买买买”的热情,也为国内产品的跨境出口注入新动力。
今年以来,伴随多位国际网红来华,多款中国商品随之走红。美国顶流网红“甲亢哥”4月中国行期间,抖音粉丝数暴涨百万,其体验过的非遗折扇、智能手机、特色美食等,迅速在海外平台引发关注。
以他视频中出现的同款非遗折扇为例,这类产品在1688平台批发价仅19元,而在海外电商平台售价却可达500元以上。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其成为跨境卖家眼中的潜力爆品。
图源:1688
对中国跨境卖家而言,这场旅游热潮背后,更蕴藏着巨大的出海机遇:
1、智能科技产品:让“中国智造”走进日常生活
外国游客对中国科技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从移动支付、共享充电宝,到高铁、无人机、智能家居设备,都成为他们镜头中的“未来生活样板”。
其次,无人驾驶网约车、酒店服务机器人、磁悬浮列车等科技应用,也让国际游客感叹“仿佛置身未来世界”。这类实用性强、体验感佳、性价比高的智能硬件,在海外市场潜力巨大。
2、文化创意商品:用中国元素打造差异化IP
对海外消费者来讲,中国的传统服饰更加具有吸引力。在北京,有外国游客穿着汉服在故宫拍照;更有中国的马面裙在全球90多个国家传播,纽约汉服社的试穿活动吸引各族裔排队参与,海外留学生团购订单可达数十万元。
图源:TikTok
此外,文创产品也成为爆品之一,在西安,兵马俑文创商品、非遗折扇、丝绸团扇等成为热门纪念品。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八音盒、敦煌研究院的九色鹿托特包等产品,在马来西亚嘉年华等海外活动中迅速售罄。
跨境卖家可将汉服、国风彩妆、非遗工艺品、博物馆联名文创等融入设计,借助文化故事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
除了实物商品,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成为关注焦点。从辣条、螺蛳粉到老干妈,从茶叶、丝绸到中式调味品,越来越多具有“中国味”的特色商品通过旅游体验被带入全球视野。
对于跨境卖家而言,借势“China Travel”的市场热度,跨境卖家应深耕线上渠道,精准拓展品类。
一方面,强化线上布局与选品。积极将线下受外国游客欢迎的产品同步至电商平台,并依据消费数据持续丰富SKU,建立更便捷的跨境购物链路,实现“线下体验、线上复购”的闭环。
另一方面,借势海外社媒精准引流。据文旅系统统计,目前超80%的外国游客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西安等八大热门城市。可利用TikTok、Instagram等平台,对这八大主力旅游城市进行内容投放,精准触达潜在客群,将流量转化为实际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