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京新宿伊势丹百货,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下午,VIVAIA专柜前却排起了不寻常的长队。队伍蜿蜒三圈,人们为了一双能"真正舒适行走"的鞋子,甘愿等待三小时。
VIVAIA官网月平均访客数超过63万,年增长率曾高达654.6%。其标志性的Christina芭蕾鞋曾创下“全球两个月断货四次”的纪录,在欧美市场引发抢购风潮。就连Bella Hadid、Selena Gomez等国际明星的私服中也频频出现它的身影。

图源:vivaia
然而这个带着欧美市场成功光环的品牌,刚开始进入日本市场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冷遇。线上转化率持续低迷,让团队不得不重新思考:在这个独特的市场,到底什么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在进军日本之前,VIVAIA已在欧美市场书写了一段商业传奇。
“6个塑料瓶=1双鞋”的环保故事,如同一把尖刀,精准切入市场。这套经过验证的成功模式,如同一个屡试不爽的公式,让品牌对日本市场充满信心。

图源:vivaia
然而,海的那一边,却是未曾预料的风浪。
2023年,VIVAIA在日本开设快闪店,门庭若市,反响热烈。可当热闹退去,团队却发现:线上的转化率始终低迷,远远不及预期。
品牌发现,日本消费者虽然同样欣赏环保理念,却不会仅为此买单。他们彬彬有礼地称赞产品的环保主张,却在购买决策时显得异常冷静和务实。
那个在欧美市场无往不利的环保故事,在这里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力量被无声地消解了。“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迫使VIVAIA团队不得不停下脚步,重新思考:这个以严谨、精细和独特文化著称的市场,究竟需要什么?
面对困局,VIVAIA没有选择盲目地加大营销投入,而是深入挖掘用户数据,并开展了一系列深度访谈,试图穿透文化隔阂,触摸到日本女性消费者的真实痛点。
正是这一“深潜”,让他们发现了一个被国际品牌长期忽视的秘密:日本女性高达40%的拇指外翻率,以及普遍存在的埃及脚、宽脚板等独特的脚型特征。对于她们而言,“通用舒适”是一个过于模糊和奢侈的概念,她们需要的是一种能精准容纳其脚型、缓解特定疼痛的“定制化舒适”。
这一发现,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座灯塔,成为了VIVAIA重新定义日本市场策略的转折点。
团队迅速行动,对产品进行了一场针对性的革新,目标从“一般舒适”升级为“专为日本女性脚型设计的精准舒适”。
产品采用更圆润、宽松的鞋头设计,为拇指外翻和宽脚板提供充分的容纳空间,避免挤压带来的疼痛;使用具备更强弹性的面料,确保鞋面能适应各种脚型的压力与变形,般贴合而不束缚。
针对日本女性通勤时间长的特点,VIVAIA还增强鞋底的缓冲与回弹,缓解足部疲劳;此外,特别优化鞋底花纹与材质,以适应日本多雨潮湿的气候和光滑的室内地面。

图源:vivaia
这些改进看似微小,背后需要对细节不断地进行细致打磨。
VIVAIA Japan 的月销售额已超过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两千多万元),并且在进入日本市场后,月销售额实现了同比翻两倍的增长。
至此,VIVAIA在日本市场完成了一次关键的身份蜕变。从一个高喊环保口号的“国际品牌”,转型为一个懂得日本女性脚部辛苦的“贴心专家”。
如果说产品创新是VIVAIA打开日本市场的"钥匙",那么渠道策略的选择则是找到对的"门"。
面对日本这一与欧美市场截然不同的商业土壤,VIVAIA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暂缓线上攻势,转身叩响线下高端百货的大门。
在日本,购物不仅仅是一次交易,更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仪式。消费者需要亲手触摸面料的纹理,需要感受鞋履包裹双足的贴合,需要亲眼确认品牌的诚意。对于一双承诺"舒适"的鞋,没有什么比亲身体验更有说服力。
VIVAIA坚持"线上线下同价"、"不随便折扣"的原则,维护品牌价值定位。这种做法在日本这个崇尚"价值稳定"的市场反而赢得了消费者的尊重。
在日本严苛的商业环境中,外来品牌最大的障碍往往不是产品力,而是缺乏"信任背书"。
在VIVAIA与日本本土SaaS公司PTMIND的合作中,PTMIND的创始人以其在日本商界积累的信誉为人脉担保,为这个初来乍到的品牌打开了通往顶级商圈的大门。
历经半年、十余次深入磋商,VIVAIA终于在新宿伊势丹这座"店王"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品牌将线下店明确定位为"体验中心",从灯光设计、动线规划到服务流程,都围绕"让舒适被看见、被触摸、被感受"的理念进行优化。
门店店员会使用专业的脚型测量工具,为每位顾客提供详细的脚型分析;店内设置专门的试走区域,模拟日常行走场景,让消费者真切感受加强的足弓支撑和缓冲效果。这种体验重构直击日本女性消费者的痛点。
通过将门店转化为问题解决的空间,VIVAIA成功构筑了独特的品牌护城河。
当消费者拎着购物袋离开时,她们带走的不仅是一双鞋,更是一份安心、一份理解,以及一个愿意向朋友娓娓道来的好故事。
“如果说中国市场如同奔涌的江河,用户如流水般自然汇聚;那么日本市场则更像细腻的沙滩,需要你俯身捧起每一粒砂石,用耐心与诚意将它们凝聚成塔。”
VIVAIA在这片细腻沙滩上留下的足迹,为所有期待东渡的中国品牌描绘了一幅清晰的航图。
01、 从“想当然”到“接地气”
许多怀揣梦想的品牌初抵日本,带着在全球其他市场大获成功的自信。然而很快就会发现,那些通用的“爆款逻辑”在这里显得如此苍白。VIVAIA教会我们的第一课,是学会用细致的聆听取代想当然的预设。
在日本,仅仅提供“物美价廉”远远不够。只有当你的产品能够精准地抚平生活中那些细小的不适,比如为拇指外翻的脚型留出恰到好处的空间,才能真正敲开消费者的心门。

图源:vivaia
这意味着,品牌需要放下身段,不仅要开展一对一的深度访谈,更要组建包含本土人才的团队,在产品诞生的最初阶段就让“日本基因”融入其中。敢于为这个市场开发专属产品,是展现诚意的第一步。
02、从“纯线上”到“重体验”
中国品牌往往擅长线上运营,但在日本,特别是在高端消费领域,那份至关重要的“安心感”,往往来自一次真实的触碰、一次面对面的交流。VIVAIA的智慧在于,它明白线上展示能够传递信息,但唯有线下体验才能建立信任。

图源:vivaia
中国品牌必须拥抱“体验经济”。即便最终交易在线完成,一个有温度、可感知的实体空间依然不可或缺。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借助“信任桥梁”,通过与当地备受尊敬的企业或机构合作,让他们的信誉为你的品牌背书,从而叩开那扇通往高端市场的大门。
最具挑战,也最能构筑品牌护城河的一步,是让品牌完成从“销售产品”到“融入生活”的转变。
VIVAIA的成功,不止于卖出了一双舒适的鞋。它巧妙地将全球化的环保故事,与日本人珍视的自然美学相融合,通过产品设计和传播素材,传递出与日本四季和谐共生的价值主张。

图源:vivaia
这意味着,品牌不再只是一个外来的问题解决者,更是一个与本地社会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同行者。
这要求中国品牌找到与当地社会脉搏共振的节拍,或许是某个社会议题,或许是某种文化情怀。将商业使命与社会价值编织在一起,让品牌叙事从“我来自远方”转变为“我为你而来”。
这需要的是长久的耕耘,证明你愿意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一位“共建者”,而非匆匆的“掘金客”。
征服日本市场,不靠疾风骤雨式的营销,而要像春雨润物,以深刻的洞察滋润土壤,以谦逊的姿态播下种子,以长期的耐心等待生长。
全球化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每一个市场深处,找到那根能够引发共鸣的弦。
如今,走在东京的街头,观察那些穿着VIVAIA疾步而过的职场女性,她们的选择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而是对一种生活理念的认同。
中国品牌出海正在从"卖货"向"卖生活方式"升级,从"流量驱动"向"品牌价值驱动"转变。这种转变要求品牌不仅要懂产品,更要懂文化;不仅要会营销,更要会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