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这黑五网一,号称“史上最长”。整整10天。
从11月20号开始,官方就在疯狂造势,好像只要报上了名,美金就会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砸下来。结果呢?这几天圈子里静得可怕。
这哪里是什么狂欢节,分明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围猎”。
很多人满怀期待地备了货,结果发现这10天的大促,就像是一碗兑了太多水的汤。单量没怎么涨,价格却被逼着跳水,广告费更是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窜。
咱们得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看看亚马逊到底是怎么给咱们“做局”的。
以前黑五就那几天,爆发力强,那是真的在抢钱。现在拉长到10天,你以为是机会多了?错,那是流量被稀释了。
昨天有个做家居收纳的学员,大半夜给我发语音,听声音都快哭了。他说:“一汤,我为了这几天,提前两个月备货,结果这几天单量跟平时几乎没差,甚至还不如上个月。”
我盯着他发来的后台截图,那条销售曲线平得像心电图停跳了一样。
这事儿其实不难理解。消费者的钱包就那么鼓,购买欲就那么点。亚马逊把战线拉这么长,无非是为了财报好看,为了把活跃用户数据做漂亮。但对咱们卖家来说,这就是钝刀子割肉。
那种“过了这村没这店”的紧迫感没了,客户都在观望,都在比价。结果就是,你得陪着平台熬这10天,每天烧着高额的广告费,守着那点可怜的转化率。这哪是做生意,这简直是在这就着西北风喝凉水——硬撑。
如果说流量稀释只是让你难受,那亚马逊在价格上的“出尔反尔”,就是明摆着欺负老实人了。
前两天,有个做3C配件的朋友跑来找我喝茶,气得把手机往桌上一拍。他那个品,本来卖29.9美金,利润还算可观。为了配合大促,他咬牙报了20%的折扣,算下来卖23刀左右,虽然利薄,但想着能冲冲排名。
结果呢?大促开始没两天,后台突然弹窗警告,说他的价格“降低你的折扣价格”,促销标志直接给屏蔽了。
他指着手机屏幕骂娘:“亚马逊让我再降20%,要卖到19刀才给我显示促销价!这不是逼我去死吗?”
我看着那个红色的警告标志,心里也是一阵发凉。这就是典型的“关门打狗”。你货都备好了,广告也开了,这时候他突然变卦,坐地起价。你不降?行,没流量,没标,你就在角落里吃灰。你降?那就是赔本赚吆喝,最后钱都进了亚马逊的口袋,你连个响声都听不见。
这吃相,真的太难看了。
最让我觉得离谱的,还是广告费这事儿。
这几天好几个学员都在喊冤,说广告预算明明设置好了,结果一觉醒来,超支了2到3倍。
有个做户外用品的小伙子,平时挺稳重一人,这次真急了。他把Case截图发给我看,他设了100刀预算,系统给他跑了300多刀。他去找客服申诉,你们猜客服怎么回的?
“大促期间流量过大,系统管控可能存在延迟。”
看着这行字,我忍不住冷笑。现在都什么年代了?AI都能写代码了,亚马逊这种科技巨头,告诉我控制不住预算?
说白了,这就是借口。在大促这种流量金贵的时候,亚马逊的算法逻辑很简单:只要能把广告位卖出去,管你设没设上限,先扣了再说。至于你的ACOS爆没爆,你的利润还有没有,那不是他们关心的事。
这就像你去餐馆吃饭,明明只要了一碗饭,老板硬塞给你三碗,还告诉你“客人太多我手滑了,你必须买单”。这不叫失误,这叫抢劫。
这次黑五,给咱们所有人都上了一课:别迷信平台的“大促神话”。
在亚马逊眼里,我们只是提供货源和广告费的数字,而不是合作伙伴。当平台规则变得越来越像“杀猪盘”的时候,我们更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不要为了所谓的“爆单”去无底线降价,更不要相信那些虚头巴脑的流量承诺。保住利润,哪怕少卖点,也比赔本赚吆喝强。在这个寒冬里,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