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EIN(希音)并非国有企业,而是一家民营跨国快时尚电商企业,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主要股东包括创始人团队、风投机构(如红杉中国、IDG资本等)及国际投资者。其商业模式以B2C跨境电商为核心,依托数字化柔性供应链和自主品牌+平台双引擎驱动发展。
SHEIN的国籍归属存在一定争议,主要因其全球化布局和战略调整:
中国背景:
成立于2008年,创始人为山东淄博籍企业家许仰天,早期总部位于南京,后迁至广州,供应链核心长期依赖中国(尤其是广东地区)。
中国仍是其最大生产基地,合作供应商超5000家,并在广州、肇庆等地投资百亿级智慧产业园。
新加坡化转型:
2021年起,SHEIN将法律总部迁至新加坡,核心部门(如财务、CEO办公室)设在新加坡,创始人许仰天亦取得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
官方表述中,SHEIN自称“国际化公司”,高管曾称“从供应链看是中国公司,从总部看是新加坡公司,价值观与美国一致”。
国际争议:
美国议员和媒体多次质疑其“去中国化”动机,认为其试图规避贸易壁垒和IPO审查,但仍将其视为中国公司。
1. 市场地位与业绩
全球第三大时尚零售商:2024年市场份额达1.53%,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超越ZARA、H&M。
营收增长:2023年GMV超300亿美元,2024年在美国、法国等市场跻身前三在线零售商,法国销售额逼近ZARA。
用户规模:服务全球150+国家,APP下载量多次超越亚马逊,成美国年轻人最喜爱的购物平台之一。
2. 商业模式创新
柔性供应链:首创“小单快反”模式(首单100-200件测款,按需返单),库存周转效率远超传统快时尚品牌。
平台化扩张:2023年推出第三方卖家入驻模式,覆盖家居、美妆等全品类,带动中国300+城产业带出海。
3. 全球化与争议
供应链多元化:在巴西、土耳其建厂以应对关税压力,但中国仍为核心生产基地。
上市波折:多次尝试美/英IPO(估值最高达900亿美元),因身份争议、环保指控等受阻,截至2024年10月仍在等待监管批准。
4.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环保举措:推出二手交易平台SHEIN Exchange、冷转印牛仔工艺(节水70.5%),并研发再生材料。
产业赋能:投资供应商数字化改造,2023年培训超600场,支持130+家工厂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