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国作为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2023 年人均 GDP 达 7172 美元,服务业贡献 61% 的 GDP,但疫情后经济复苏呈现结构性不平衡:私人消费虽在 2022-2023 年分别增长 6.2% 和 7.1%,但电子、汽车等耐用品行业因家庭债务高企(占 GDP 90%)和信贷收紧持续低迷。政府 “一万泰铢数字钱包” 刺激计划效果有限,资金多用于日常消费和偿债,未能有效拉动耐用品需求,2024 年汽车贷款拒绝率达 30%-40%,二手车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进一步加剧车市困境。
泰国汽车市场短期受借贷成本高、消费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2024 年乘用车销量预计 53-56 万辆,较 2019 年峰值(94.2 万辆)大幅下滑。结构上,皮卡渗透率从 2016 年的 46% 降至 2024 年的 31%,SUV 份额则从 15% 提升至 32%,成为主力车型。新能源市场在政策驱动下快速增长,2023 年渗透率突破 10%,2024 年比亚迪、MG 等中国品牌占据新能源销量前两名,其中比亚迪以 35.5% 市占率领先,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市场整体份额达 88%(2025 年 1 月数据)。
中国品牌在泰国市场表现亮眼,2024 年整体市占率 12%,较 2019 年的 2.6% 显著提升,其中新能源车型贡献 81% 的销量。比亚迪、MG、哪吒位列中国品牌销量前三,比亚迪罗勇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成为东南亚重要生产基地。上汽 MG 凭借新能源车型 ZS EV 打开市场,累计生产超 21.8 万辆;广汽埃安 2024 年销量同比增长 46 倍,长安、奇瑞等品牌加速本地化布局,计划扩建工厂辐射东盟市场。
泰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接受度达 72%,价格优势(生产成本比本土低 30%)和用车成本低是主要驱动力,72% 的消费者因 “价格便宜” 和 “款式选择多” 考虑中国新能源车。尽管日系燃油车仍占主流,但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已建立绝对优势,2025 年 1 月新能源市场份额达 88%,而日系仅占 0.4%。
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泰国政府 “3030 政策” 目标 2030 年新能源渗透率 30%,中国车企需突破本地化配套(如零部件生产、充电设施)和品牌认知度瓶颈,同时利用技术优势(如比亚迪插混皮卡计划)和产业链整合能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将泰国打造成东南亚新能源汽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