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欧洲市场年中 Prime-Day 基准数据报告由 Pacvue 和 Helium10 联合发布,聚焦亚马逊欧洲市场第二季度及 Prime Day 期间的零售媒体广告表现,涵盖数万家不同规模、品类广告主的数据,为行业提供了全面参考。今年亚马逊首次将 Prime Day 延长至 4 天,欧洲品牌为抓住这一契机,平均每日广告支出同比增长 17.2%,且策略上优先投入首日促销,随后三天逐步缩减预算,尽管首日支出同比有所下降,但四天的总支出仍实现增长,首日上午还创下了整个大促期间单位小时的最高销售额。
然而,投入的增加并未带来同等的销售增长,Prime Day 期间整体每日销售额同比下降 7.3%,广告支出回报率(ROAS)同比下降 10.4%,这与 CPC(单次点击成本)同比飙升 7.4% 密切相关,削弱了促销的盈利能力。不过,广告转化率(CVR)表现稳定,首日达到 19.8% 的峰值,第四天回落至 18.4%,显示欧洲品牌成功吸引了高意向流量,这可能得益于对下层漏斗广告的专注。消费者在大促期间优先购买高价科技产品,如 AirPods 和 iPad,同时也会批量采购必需品和季节性商品,而网红和社交平台的影响显著,TikTok 上的亚马逊广告为商品带来高意向流量,7 月成为亚马逊网红收入最高的月份。
从第二季度整体广告趋势来看,品牌推广的表现尤为突出,其 ROAS 达到 7.35 美元,比商品推广高出 0.25 美元,支出同比增长近 10%,正逐渐超过商品推广。品牌推广不仅能提升上层漏斗认知度,还能助力下层漏斗转化,借助更强大的衡量工具和灵活的创意,与 TikTok 上的发现型商务策略协同,为亚马逊店铺引流。相比之下,商品推广虽仍为广告主优先选择,支出同比增加 15.6%,但 ROAS 环比和同比均有所下降,其 CPC 为 0.76 美元,低于品牌推广的 1.14 美元,成本优势仍在。
欧洲市场的碎片化仍是品牌面临的关键挑战,不同国家的文化、语言和购物习惯差异显著,例如英国消费者青睐杂货配送服务,而法国消费者更偏好店内体验。应对这一挑战,品牌需采取本地化战略,与具备全渠道能力的合作伙伴合作,将数据转化为可行洞察。展望下半年,延长促销周期可能成为趋势,探索型商务的重要性持续提升,而零售媒体的快速扩张也要求品牌更好地运用数据分析工具,以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