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年全球贸易额攀升至 33 万亿美元新高,在这一庞大体量中,中小微企业扮演着关键角色 —— 占全球企业总数 90% 的它们,贡献了 65% 的全球跨境贸易量,对应的 B2B 跨境贸易结算市场规模高达 20 万亿美元。然而,传统金融体系对这一群体的服务却存在显著缺口:商业银行受限于严格的合规风控要求、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低利润率,以及展业牌照的地域限制,普遍缺乏服务意愿与能力,导致许多中小微企业无奈选择地下钱庄等非法结算渠道,其交易规模甚至可能达到官方进出口统计数据的 2 至 5 倍。这些非法渠道不仅缺乏合法资质与数字化系统支撑,更随着全球反洗钱监管趋严,频繁引发企业账户冻结、资金损失等风险,成为制约中小微企业全球展业的重要瓶颈。
在跨境支付行业的四大细分领域中,B2B 类型与其他领域呈现鲜明差异:B2C 电商平台依托信息流整合构建风控,竞争激烈;C2C 聚焦个人汇款,市场规模有限;C2B 领域已形成 Visa、PayPal 等巨头主导的成熟格局,而 B2B 跨境支付因涉及复杂的贸易模式(如代采、组货、海外档口等)与多样参与角色(买家、卖家、代理人、清关方等),需逐一核实完整信息流,风控复杂度与行业壁垒极高,入局者较少,却也潜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尤其在稳定币技术兴起后,美国、欧洲、香港等地陆续出台相关立法,基于区块链的稳定币有望取代 SWIFT 等传统系统,大幅提升跨境资金流转效率、降低结算成本,同时凭借可追溯特性为反洗钱提供支持,但也因开放性与匿名性对风控体系提出新挑战,如何在便捷性与合规性间找到平衡,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市场需求与技术机遇外,B2B 外贸跨境支付还面临多重现实挑战。效率与成本层面,传统结算涉及多家中介机构,不仅产生叠加费用,支付周期常长达数天甚至一周,严重影响企业资金流转;风险管理层面,B2B 交易数据多依赖纸质合同与离线沟通,碎片化且造假风险高,缺乏类似 B2C 电商平台的第三方风控支撑,传统银行依赖纸质单据审核的模式响应缓慢,难以应对复杂贸易结构下的制裁、欺诈、洗钱等风险;监管沟通层面,各国监管关注点涵盖反洗钱、资本流动管制、产业保护等,且随国际形势动态调整,创新方案需持续适配多国监管要求,沟通成本与难度极高;稳定币应用层面,若缺乏有效监管,可能被滥用于非法交易,亟需构建适配稳定币特性的新型风控基础设施。
为破解上述行业痛点,XTransfer 构建了全球统一的 B2B 贸易结算网络与风控体系 ——X-Net,连接全球银行、支付机构及稳定币持牌金融机构,形成 “创建运营主体 - 金融合作伙伴 - 监督机构 - 终端使用者” 的完整生态。作为发起与运营主体,XTransfer 负责制定统一的风控标准、技术接口规范,目前已累计服务超 70 万企业客户,每月处理跨境交易额超 100 亿美元,本地收款账户覆盖全球 80% 以上国家和地区;金融合作伙伴涵盖全球性银行、区域及本地银行、金融科技公司与稳定币收单机构,全球性银行提供全球基础设施支持,区域银行擅长本地化服务,金融科技公司具备更强数字化能力,稳定币收单机构则助力拓展稳定币收付服务,各方需协同升级支付系统与风控基础设施,并与监管机构保持沟通;各国监管机构作为监督方,确保网络合规运行;终端使用者为全球货物跨境贸易企业,需满足准入标准,通过 X-Net 获取安全合规的跨境金融服务。
X-Net 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产品服务与风控体系的双重优势。产品层面,企业完成 KYC 审核后可开通覆盖 200 + 国家和地区的全球与本地收款账户,支持传统电汇、本地清算及未来的稳定币收单,资金最快实时到账,同时提供 7×24 小时在线汇兑、灵活转账与代做外汇申报服务,大幅简化操作流程;风控层面,构建 “两大监测环节 + 三道 AI 引擎 + 三道组织防线” 的体系,客户准入审核确保主体合法,交易持续监控识别异常,数据整合、算法识别与人工研判形成 AI 风控闭环,业务团队、风控合规团队与内部审计团队构成组织防线,近一年已帮助 7445 家客户识别风险 10027 笔,挽回 4.73 亿美元损失,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人工处理成本降低至原来的 5% 以内,兼顾风控准确性与成本效率。此外,X-Net 坚持 “普惠优先” 的定价原则,90% 价值让渡给中小微企业以降低其展业门槛,10% 收益用于生态伙伴激励与成本覆盖,通过规模效应实现多方共赢。
展望未来,X-Net 以 “普惠、数智化、安全可信” 为核心价值,致力于打破传统金融壁垒,让全球中小微企业享有与跨国集团同等的跨境金融服务。随着更多合作伙伴加入,这一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全球布局,推动 B2B 跨境支付从依赖传统银行的 “孤岛模式”,迈向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新时代,为全球贸易金融的创新与健康发展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