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晚点LatePost消息,拼多多旗下海外平台Temu正在考虑推出第三方平台模式,卖家开设经营店铺、发货到海外,平台则会收取交易佣金。该模式下,卖家可以自主选品定价。
从全托管到半托管,Temu从未让卖家完全拥有定价权,为的就是保住平台的价格优势。凭借“极致低价”,Temu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成为全球访问量第二大的电商平台,APP下载量超7亿次。
Temu提出第三方平台模式,意味着卖家将拥有定价权,低价将不再是判断Temu商品上架的核心标准。
低价路线在跨境电商走不通了吗?没有低价,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低价大潮席卷跨境电商
2024年,在全球通胀持续,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消费降级的口号依然响亮,低价消费需求成为跨境电商行业广泛共识,伴随着出海的潮流,低价产品在海外同样打开了巨大的市场。
一时间,低价成了全球电商的主旋律。Temu、TikTok Shop、亚马逊平台不约而同地将低价作为重要策略。
Temu在价格上显著低于市场,据浙商证券数据,其家居百货价格低于亚马逊的40%以上。
TikTok Shop的低价消费倾向也十分鲜明,据EchoTik数据,2024上半年,美国站点品类价格段集中在10-30美元,部分类目如运动户外、电子产品、时尚配饰及家居用品依然是走价低量大的取胜路线。5美元以下的产品在东南亚六国都是最受欢迎的,甚至在英国站点销量TOP10榜单中也贡献了超一半销量。
亚马逊也重新瞄准低价赛道,推动平台商品降价。近日更是上线了低价商城Haul,打着“疯狂低价”的口号,商城内许多类目价格最高只有7美元。1.99美元的雨衣、3.49美元的智能手表腕带、5.98美元的手套等商品随处可见。
图/亚马逊官网
低价路线的成功显而易见。有商家表示,Temu全托管刚上线时,卖家只需要搬图、一键上品就能测出爆款。Temu、SHEIN、TikTok Shop和阿里国际电商板块(速卖通、Lazada)2023年分别达成180亿美元、450亿美元、200亿美元和400亿美元的销售额。
2024年假期购物季初期,中国折扣电商平台们继续引领增长,TikTok Shop、Temu和SHEIN销售增速排在前三。
图/AMZ123
在跨境电商模式成熟和海外消费需求的刺激下,国内工厂纷纷踏上出海之旅,对于产能过剩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也加速了跨境电商业态的繁荣升级。
低价路线的成功,既为电商平台的增长带来了突破口,也满足了下沉市场的消费需求,同时一些工厂和跨境卖家也抓住风口,实现了业绩飞跃。
消费者不需要低价了吗?
主打低价的Temu,考虑推出的第三方平台模式就如同亚马逊或者淘宝,卖家可以自主定价,而无需遵从“极致低价”的标准。Temu为什么会放弃低价优势呢?市场不需要低价了吗?
根据欧睿国际的消费者调查,有5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为了节省时间而花更多的钱。同时,高端消费市场也在强力复苏,在美妆和个人护理类目中,高端产品的零售额已经超越了大众产品,拉美地区高端产品增速甚至接近80%,而大众产品的增速不到20%。
价格,不再是决定大多数消费购买商品的首要因素。东南亚这个典型价格敏感型市场的新动向,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根据《2024年最可能促使消费者(东南亚)产生购买决定的因素Top5》榜单的揭示,尽管低价在东南亚消费者的购物决策中仍然占据首要位置,但其影响力似乎已不再是绝对的,“商品质量好”仅次于价格因素,在东南亚六个国家中均稳居Top3之列,在菲律宾,它甚至成为了促使消费者下单的首要驱动力。
图/TikTok for Business
Statista的研究也表明,尽管经济波动带来的价格敏感仍在持续,但消费者购物仍然会优先考虑高质量和提供持久价值的产品,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低价的偏好出现下降。
前不久的中国双十一,低价“跌下神坛“的现象也在发生。以羽绒服为例,去年双十一,昂贵的羽绒服少有人问津,取而代之热销的是军大衣,几百块的价格实现羽绒服几千块的功能,“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冲上热搜。
而在2024年的双十一,消费者们又重新回到羽绒服的怀抱,户外登山服、极寒羽绒服、高克重鹅绒服等持续热销,紧跟市场趋势的一线大牌成交量集体爆发。据虎嗅报道,波司登售价超2000元的极寒保暖鹅绒服成交超过3万件;轻奢羽绒品牌高梵首次登上天猫服饰双11销售榜单,位列第11。
国内外电商的众多现象表明,消费潮流正在发生转变,
低价在消费决策因素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但纯粹的低价已经不能让消费者买单。
当前,市场对高端、高质量产品的渴求正显著攀升,反映出消费者群体对于品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与此同时,满足不同年龄层、审美偏好等个性化需求也日益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卖家的差异化战略与品质把控,未来会比低价更重要。
低价的未来是什么?
众所周知,Temu的低价策略源自拼多多,今天的拼多多,却不再将低价当成绝对的宗旨。
如今,拼多多众多商品依然保持着一定的价格优势,还通过百亿补贴的方式,帮助消费者以较低的成本买到优质商品,延续并优化了低价策略。此外,拼多多通过提高入驻门槛,推出“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方式提升平台商品的整体质量。
尽管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短期增速,但拼多多做的是为商家和用户创造长期价值,这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跨境电商想要长远发展,同样需要放慢速度。极致低价时期,平台奔赴全托管高效出海,供应链运转快、出单快。但这种模式暴露出不少问题:现有的供应链基础难以支撑起庞大的订单量,加之利润空间缩小,频繁仅退款等负面效应,给卖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面对这一困境,卖家应当从“既快又狠”的策略转变为“既慢又稳”的长期发展思路,从一味拼价格转变为回归产品本身。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业务模式,专注于供应链的打磨与升级,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体验;深耕本土化运营,通过与当地经济体系和消费者建立和谐共存的关系,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排外情绪,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慢下来,找到未来的出路,这将是跨境卖家们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