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中餐品牌在出海时常常犯下“生搬硬套”中国成功菜谱的错误,误以为在国内受欢迎的味道,必然能赢得美国消费者的青睐。事实上,美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与中国有很大差异。虽然酸甜口味在美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辣味、烟熏味以及其他多元融合风味同样深受欢迎。关键在于如何在保留中餐传统特色的同时,根据当地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整。
举例来说, 李锦记自1888年创立以来,便以传承正宗中餐调味艺术著称。当李锦记初次进入美国餐饮市场时,蚝油產品的推進面临着美国消费者对中餐原汁原味尚不熟悉的局面。为了赢得美国市场的认可,李锦记并未简单地将中国市场的产品原样出口,而是研究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适度调整产品配方。
例如,他们对原有蚝油的风味进行了改良,同时兼顾价格的亲民性,从而推出了深受美国餐饮业欢迎的熊猫牌鲜味耗油产品。正是这种“传承+创新”的策略,帮助李锦记在美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并逐步成为中餐调味品的标杆。
不少中餐品牌为了保持菜品的正宗风味,习惯于从中国进口调味品和食材,但这种做法容易受到国际航运、进口管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供应链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餐厅运营。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依靠本地供应链,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李锦记在美国市场的发展便是这一策略的成功范例。通过在美国建立工厂、仓库以及与本地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设立本地销售代表团队及专业厨务顾问,李锦记不仅确保了产品供应的稳定性,也能够更快地响应当地市场需求。全球化的布局与本地化的运营相结合,使李锦记的产品在美国市场始终保持高品质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为餐饮业提供菜单本地化和烹饪的解决方案。
正宗中餐的烹饪技艺通常依赖经验丰富的专业厨师,而在美国,具备此类技能的中餐厨师相对稀缺且人力成本较高。为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品牌选择使用标准化、便捷的调味品,以确保菜品风味的稳定性,降低劳动力成本,并减少因人手短缺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这一做法并非取代厨师的角色,而是为厨房运营提供高效支持,使厨师能够更专注于菜品创新和整体品质的提升。
李锦记深谙这一点,便研发出一系列能够实现风味标准化的产品,如蒸鱼豉油、麻辣酱、猪骨浓汤及叉烧酱等。这些产品不仅能够简化烹饪流程,缩短出餐时间,还能确保每一道菜都能呈现出稳定的口味。
右滑更多方便酱料介绍:
港式街头鱼蛋酱&咖喱鱼蛋
照烧酱&照烧鸡串
麻辣酱&麻辣烫
中餐品牌在美国市场的发展,不仅仅是提供美味的食物,还要让当地消费者理解和接受中餐文化。品牌需要借助社交媒体、餐饮活动、菜单合作等多种方式,让中餐品牌深入美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李锦记在品牌推广方面同样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积极推广中餐及亞州餐饮文化,让更多美国消费者体验中式美味。李锦记成功地在美国市场建立起品牌认知度,让更多人了解中餐的魅力。
对于新进入美国市场的中餐品牌而言,打造品牌文化故事至关重要。例如,可以通过包装、菜单设计等方式,将品牌的中国文化元素展现给美国消费者,同时结合本地节庆活动(如中国新年)进行品牌营销,以增强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
中餐品牌出海过程中必须正视并克服口味本土化、供应链稳定性以及人力资源短缺等多方面的挑战。借助像李锦记这样在美国经营已久且已获主流消费者肯定的品牌,有着一贯稳定的产品品质和扎根本地的资源优势。企业不仅能降低对专业厨师的依赖,还能通过使用合适的调味品提升烹饪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在美国市场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中餐出海之路并非坦途,口味调整、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问题以及品牌文化推广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但只要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中餐品牌的海外发展之路就能变得顺畅而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