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问DeepSeek:未来两年的跨境电商趋势是什么?它是这样回答的…

吴嘉阳跨境电商营销研究者
出海网跨境电商
关注:公众号
出海网跨境电商
2025-02-18 10:43:03
在数字化时代,跨境电商行业正经历重大变革,AI技术的飞速发展,如DeepSeek的开源模式,为行业带来新机遇与挑战。近期趋势包括:价格战与利润缩水,全托管、半托管模式降低门槛但加剧竞争;物流成本因红海危机等地缘政治因素飙升;新兴市场如东南亚、拉美成为新热点;政策红利如“一带一路”助力中国卖家进军东欧、拉美;AI技术赋能,提升效率,如文案撰写、翻译、客服等;数据化管理通过ERP工具优化运营;消费趋势偏向性价比与个性化、环保产品;合规压力增大,多平台布局成为趋势;品牌化转型,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品牌”;B2B跨境电商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两年,尽管竞争激烈,通过技术赋能、开拓新兴市场、本土化运营和品牌化转型,跨境电商行业仍有机会脱颖而出。

在如今数字化时代,跨境电商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期DeepSeek的爆火和其开源的模式,相信AI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应用将日益广泛,也为商家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比如我想了解最近两年的跨境电商趋势是什么?于是我们打开DeepSeek就可以向它提问,它的回答是这样的…

当我问DeepSeek:未来两年的跨境电商趋势是什么?它是这样回答的…

搞错了,再来…

01、卷到没朋友:价格战与利润缩水

全托管、半托管模式:门槛低了,卷得更狠了

  • 像Temu、SHEIN这些平台搞了个“托管模式”,结果卖家们一窝蜂涌进来,价格战打得比双十一还热闹。广告费蹭蹭涨,利润却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溜。2024年,近一半卖家哭诉:“利润跌得比我体重还快!”

物流成本:红海危机让运费飞上天

  • 地缘政治搞事情(比如红海危机),海运绕道、港口堵车,运费涨得比房价还猛。卖家们只能一边掏钱一边喊:“这运费是坐火箭了吗?”

02、新兴市场:卷不动欧美,咱们去东南亚、拉美!

东南亚、拉美:电商界的“新晋网红”

  • 欧美市场卷不动了?没关系,东南亚、拉美这些地方正火着呢!人口多、消费力涨,电商渗透率还低,简直是卖家们的“新大陆”。

一带一路”:政策红利,赶紧上车!

  • 中国卖家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向东欧、拉美这些地方进军。本土化运营(比如搞定支付和物流)成了抢市场的“秘密武器”。

03、技术赋能:AI来救场,效率UP UP!

AI:跨境电商的“全能助手”

  • 文案不会写?AI来搞定!语言不通?AI翻译!客服忙不过来?AI顶上!2025年,26%的卖家打算让AI帮忙写文案,15%的卖家甚至让AI做图做视频。AI简直是卖家的“救世主”。

数据化管理:ERP工具是“卷王”必备

  • 用ERP工具整合数据,优化库存、广告和供应链,卖家们终于可以喊一句:“我终于不是瞎忙活了!”

04、消费趋势:既要便宜,又要个性

性价比为王:欧美消费者也“抠门”了

  • 通胀压力下,欧美消费者也开始精打细算。TEMU、SHEIN这些低价平台火得不行,2024年TEMU在美国卖了200-250亿美元,SHEIN更是靠供应链优势稳坐“低价之王”。

个性化和环保:贵点也愿意买

  • 定制化产品和环保商品越来越受欢迎。70%的北美消费者表示:“只要够环保,贵点我也认了!”

05、合规与多平台: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合规压力:政策越来越严

  • 各国对数据隐私、税务合规的要求越来越高,卖家们得时刻关注政策变化,不然分分钟被罚款。

多平台布局:别只盯着亚马逊

  • TikTok ShopLazada这些平台也火了,卖家们开始多平台布局,降低风险。TikTok Shop靠着社交电商模式,2024年GMV目标高达175亿美元。

06、品牌化与产业链:从“卖货”到“卖品牌”

品牌化: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品牌”

  • 中国卖家不再只是“卖货”,开始打造全球品牌。通过“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地方特色产品也走向了世界。

B2B跨境电商:企业级市场潜力巨大

  • 预计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B2B市场规模将达13.9万亿元,占全球B2B电商交易额的80%。企业级采购需求成了新的增长点。

未来两年,跨境电商行业虽然卷得厉害,但通过技术赋能、开拓新兴市场、本土化运营和品牌化转型,依然有机会脱颖而出。当然,合规化要求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会继续影响行业格局。总之,卷归卷,机会还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交流群
交流群
交流群
回顶部
企业跨境出海综合服务平台
关于出海网
关于我们加入我们
交流合作
友情链接
关注我们
出海网公众号
出海网小程序
出海网视频号
出海网社群
版权归出海网跨境电商(广州)有限公司所有 粤ICP备202103767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