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0日,亚马逊FBA赔偿规则将迎来近五年来最为重大的一次调整。此次变革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卖家群体中激起千层浪,因为这一变化将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直接伸向卖家的利润口袋,应对稍有差池,便可能导致利润大幅缩水。
在过去,倘若商品在亚马逊仓库中不幸丢失或损坏,赔偿金额的计算方式相对较为友好。一般情况下,赔偿金额是以商品的销售价格为基础,虽说可能会扣除些许人工处理费用,但最终赔偿数额总体还是高于商品成本价的。这就好比给卖家的损失上了一层不算厚但聊胜于无的“保险”,让卖家在面对仓库意外时不至于太过肉疼。然而,从2025年起,这一赔偿规则被彻底改写。
如今,赔偿金额的计算依据变成了商品的制造成本。这里所说的制造成本,对于从供应商处采购商品的卖家而言,仅仅是采购商品的成本,运费、关税等额外支出一概不包含在内;而对于自行生产商品的卖家,便是实打实的生产所需成本。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规则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们来看看这个具体案例。
假设一款商品定价200美元,成本100美元。按照旧规则,即便扣除人工处理费,商品在仓库丢失或损坏时,赔偿通常能达到160美元。这样一来,毛利润有60美元,再减去头程运输、关税等费用,大概率还能有净利润。但新规实施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同样成本100美元的商品,如今赔偿金额直接按照制造成本计算,只有100美元。这意味着毛利润瞬间变为零,更别提还要扣除头程关税、产品包装费、物流费等额外开支。如此一来,净利润无疑会直接跌入亏损状态,对卖家的利润冲击十分显著。
卖家们将库存发往亚马逊仓库,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费用远不止制造成本。从产品准备阶段的包装、贴标等费用,到长途跋涉的物流运输费用,每一项都是真金白银的支出。而且,库存一旦丢失,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显性成本损失,还会引发一系列隐性成本的增加。
比如,链接会因长时间断货而排名下降,卖家后续又得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去重新推广,提升排名。亚马逊此次只按照制造成本进行赔偿,完全忽视了卖家的真实成本,明明在库存丢失或残损事件中,亚马逊是过错方,如今却还要收缩本应合理的赔偿,让卖家承担大部分损失,这让卖家们直呼“太难了,实在无法接受”。
在新规则下,及时提交制造成本的证明成为卖家获取合理赔偿的关键一环。若卖家未能及时提交相关证明,亚马逊便会依据平台同类商品数据来估算成本。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估算值往往低于实际成本,最终可能导致卖家获得的赔偿不足,无法弥补损失。
反之,如果卖家能够及时提供自己商品的制造成本,那么赔偿金额就会按照卖家提供的数值来计算。在自行提交成本证明时,卖家需要格外留意文件类型的细节。目前,亚马逊后台已经开放了【管理你的制造成本】页面,卖家可以在此方便地提交并更新成本信息。建议卖家们尽早熟悉这一操作流程,避免在3月10日规则正式调整后,因手忙脚乱而错过最佳提交时机或出现操作失误。
1.整理交易凭证:卖家应立即着手对采购发票、物流单据等交易凭证进行全面整理和归档。这些文件务必清晰地包含商品名称、数量、价格以及日期等关键信息。对于电子发票,要确保其清晰度,能让所有信息一目了然;而纸质发票,建议进行扫描备份,以防丢失或损坏,为后续可能的赔偿申请提供坚实的证据支持。
2. 主动提交成本信息:积极利用【管理你的制造成本】页面,主动填写相关数据。在提交成本信息时,优先选择使用税务发票等具有强证明力的文件,以此来增强成本信息的可信度。要尽量避免依赖亚马逊的估算值,主动出击,为自己争取更高的赔偿金额。
3. 优化库存与风控:从源头上降低损失风险也是卖家应对此次规则调整的重要策略。减少易损品、高价值商品的长期仓储,降低商品在仓库中丢失或损坏的可能性。同时,考虑购买物流保险,通过保险的方式来分摊潜在的损失,为自己的业务增加一层保障。
亚马逊此次调整赔偿规则,其初衷是为了更精准地反映商品的实际成本,避免因销售价格波动而导致赔偿金额不准确的情况。但对于卖家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卖家们需要尽快适应这一新政策,在必要时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既然亚马逊依据商品发票的制造成本来赔偿,那么卖家们不妨尽可能让所有货物都开具发票,以便在需要时能够顺利获取合理赔偿。在这场规则变革的浪潮中,唯有提前布局、积极应对的卖家,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在亚马逊的舞台上继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