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kTok日本站正式开放电商功能后,越来越多中国卖家将目光投向这个人均消费力世界领先、却“门槛高、节奏慢”的市场。
但刚接触日本市场的人常有疑问:日本消费者真的愿意在TikTok上下单吗?是不是必须压低价格才能跑量?
从Kalodata日本站热销榜来看,爆款商品普遍售价集中在 ¥50-¥100+ 区间,没有极端低价冲量,也没有“白送”式的促销感,整体呈现出“愿意为好物买单”的消费趋势。
图源:Kalodata
更值得关注的是,榜单中有超过50%的商品来自跨境店铺,这意味着已经有一批中国卖家率先抓住了日本市场的节奏,吃到了第一波红利。
榜单上的产品几乎都有几个共性:注重便携性、强调收纳效率、外观美观简洁且实用性强。比如小型风扇、小户型收纳架、折叠洗衣袋等商品,功能虽基础,但设计细节非常到位,使用场景明确。
此外,这些商品的图文包装与内容素材风格也极为统一:克制的色彩、干净的排版、不花哨却极具秩序感,明显是在为日本消费者的审美习惯与使用习惯“量身定制”。乍一看,就能让人觉得“这就是我生活中会用上的东西”。
在这样一个对生活细节要求极高、视觉风格偏好克制统一的市场上,爆款产品的诞生从来不是“靠便宜”,而是靠“设计+内容+体验感”的精准组合。
很多新手卖家一开始就想错了重点:总以为日本用户保守、不网购、不信任新平台。但其实,只要你能让他们感受到产品的使用价值,并解决生活中的某个“麻烦”或“小不适”,他们反而下单更快,复购更高。
TikTok日本用户表现出以下几大行为特征:
中高龄用户购买力惊人:日本50岁以上的网购用户年均支出达23万日元,这部分人虽然不爱发弹幕,但是真买,买得多。
决策路径短,但内容要求高:42%的用户会因短视频直接下单,但内容要讲“代入感”,要贴近日常生活。
重产品细节,不盲目比价:他们不是追求最低价,而是想知道这个东西“值不值”。
服务透明度直接影响下单:运费贵不贵、能不能退货、有没有日语客服……这些“售前细节”,在日本市场可能是影响你转化的生死线。
对想要入局日本TikTok电商的卖家来说,现在是一个极具潜力但极需精细化运营的时期。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精准选品:实用主义+生活美学
商品不一定贵,但一定要有“设计感”和“使用价值”。比如夏天卖风扇,别只是讲散热,更要讲便携、静音、桌面美学。卖软垫,不是强调厚,而是讲怎么解决“小户型收纳困扰”。
②内容打法:场景优先,功能跟进
与其堆参数,不如演一场“生活中我为什么需要它”。
内容中多用生活场景植入式表达,如“通勤神器”“女生收纳救星”“租房必备小物”。
③售前信任感:清晰的服务细节
明确展示税费、运费;
提供日语客服或聊天入口;
强调配送时效与退货政策(即使不能免退,也要讲清楚)。
这些细节会极大提升下单信心,尤其在对“透明体验”极为重视的日本市场。
TikTok在日本的定位,正在从“短视频娱乐平台”逐渐过渡为“内容种草+即时成交”的闭环电商阵地。
但和美区、东南亚不同,日本消费者对“内容包装”“产品细节”和“服务体验”的容错率极低。如果你还想靠低价通吃、泛内容试水,那基本很难吃到红利。
真正能在日本站赚到钱的卖家,不一定是最大手笔投放的,也不一定是最早入局的,而是那些真正理解用户心理,能把产品讲清楚、讲漂亮、讲到心坎上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