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不少卖家在后台看到自己的SP广告竞价越来越高,一边苦笑一边犯难:
“我这广告原来1块多就能跑,现在都要4块多了,点都点不起了,还要不要继续投?”
这种情况说实话,很多链接不是不该投,是不该“瞎投”。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竞争太激烈了”?
确实,如果行业本身在加价,你不跟着提价可能连展示都拿不到。
怎么排查?
建议用Sif或H10看一下你主投关键词的市场建议竞价,如果市场整体在上涨,那可能是行业的问题,不完全是你自己的问题。
但如果市场价还是1块多,只有你后台建议价在飙升到4块,那就不是竞争问题了,是你自己的数据太差了。
亚马逊不是不让你出价,而是觉得你不配便宜买!
系统其实一直在“观察”你这个链接是否有转化价值,如果它发现:
你点进去没人买(CVR差)
你广告没人点(CTR低)
那系统就会给你贴上“不优质”的标签,建议竞价自然就会越抬越高。
那你的广告数据差,到底差在哪?重点查这3个方面:
1、链接本身有没有硬伤?
价格是不是明显偏贵?别人卖18.你卖22.谁会买你?
评分星级和数量有没有短板?别人四星半,你才10条评论,你再怎么烧广告,客户也不会点你。
卖点图、主图、五点、A+有没有做好?视觉、文案都是影响点击转化的关键。
建议:就算你没有优势,也至少要“看起来差不多”。别让链接质量直接劝退客户。
2、投放词准不准?
是不是误投了一堆“垃圾词”?例如投了个“gift”结果来了大批非目标人群,点击不买直接拉低数据。
是不是精准词没投,泛词没控预算?关键词投放是广告的灵魂。
建议:先把精准词的表现跑稳,再慢慢拓宽泛词投放。
3、广告位选对了吗?
标品类目的广告位基本是Top位最有转化,其他位置表现常常平平甚至负ROI。
盲目开自动或放任低位消耗,也容易拉低整体表现。
答案是:现在不优化,别投;优化完之后,一定要继续投。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你之前跑的数据已经把链接权重“拖下来了”。
现在你停投不投,系统就默认你数据差,链接越养越废。
你必须靠“买回来”的好数据,重新证明你这个链接是有价值的。
优化完链接之后,接受短期的高价,用高出价只跑Top位,只跑转化高的词,咬牙控成本。
目标是:把CTR和CVR拉回平均水平线以上,让亚马逊重新认可你。
举个例子:
一个链接优化完之后,在关键词“shoulder bag for women”上只跑Top位,从原来点击率1%提升到2.5%,转化从2.8%提到5.1%。
系统在两周后自动下调建议竞价,从4.2降到2.7.就是因为数据质量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