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当大多数外贸企业因全球疫情陷入迷茫时,一家中国玩具品牌悄然诞生。
谁也没想到,这个名为LKCJ的品牌,仅用不到五年时间就创造了年销售额40亿美元(约290亿人民币)的行业奇迹。
在广告成本飙升、网红营销内卷的跨境电商红海中,LKCJ品牌摒弃了行业通行的“烧钱投流”模式,通过自有流量,将产品销往美国、印尼等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源:LKCJ
据数据显示,LKCJ独立站月访问量达24万,其中35.91%的用户通过直接搜索品牌主动抵达页面,39.24%的流量来自TikTok、YouTube等社交平台的自然导流。
这一流量结构颠覆了行业“不投广告就做不下去”的固有认知。
图源:similarweb
根据资料显示,LKCJ品牌以仿真玩具为核心赛道,主营玩具枪、水枪、飞镖枪及配套配件。该品牌成功的关键在于突破了传统儿童玩具的边界,将用户群体扩展至全年龄段。
在产品布局上,LKCJ品牌采用了三级分层策略:
22美元的入门款作为“引流产品”降低决策门槛;99美元的中端款通过捆绑配件提升客单价;299美元的限量联名款则吸引收藏玩家为情怀溢价买单。
图源:LKCJ
与此同时,LKCJ品牌还推出了满2件享10%折扣的促销活动、10-24天的全球配送服务以 30天无忧退货政策,进一步打消了用户的下单顾虑,将退货率控制在了2.3%。
这种“低价引流-中端提利-高端树牌”的矩阵组合,让LKCJ品牌实现了新客转化、利润收割与品牌溢价的三重目标。
图源:LKCJ
LKCJ品牌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全球玩具市场的蓬勃发展与中国供应链的坚实支撑。
从行业来看,2020年全球玩具市场规模已达1294.5亿美元,并且以超7.30%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到2028年总规模有望增加至2306.4亿美元,发展形式一片大好。
从市场来看,美国以28.15%的全球零售额占比位居榜首,英国作为欧洲最大消费国占比4.82%,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加之中国是“世界玩具工厂”,承担了全球约75%的玩具生产任务,并且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制造工艺。
综上,国内玩具品牌出海自然势在必行!
图源: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同时,LKCJ品牌的爆发性增长,也得益于海外社媒平台的助力。
1、TikTok
在TikTok这个年轻用户聚集的流量沃土上,LKCJ品牌采取的是矩阵化运营策略,即围绕品牌主账号@lkcj_toystore ,打造一个垂类子账号集群。
据统计,LKCJ品牌在Tik Tok上共开设了近11个账号,粉丝数几乎都达到了万人以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社媒矩阵。
图源:TikTok
其中,主账号@lkcj_toystore扮演着“流量枢纽”与“转化中心”的角色,将产品链接直接植入到账号中,主打一个即看即买的购物体验。
截至目前,该账号已经获得了超190万粉丝,累计发布461条视频,总播放量达到了5.5亿+。其中破千万播放量的爆款视频就达到了17个,为品牌带来了极大的声量。
图源:TikTok
同时,垂类子账号集群则是凭借内容的差异化,精准渗透至细分人群,构建起账号间相互引流、实现用户兴趣交叉触达的协同网络。
以子账号@lkcj.blastertoy43为例,该账号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品牌玩具枪的实景应用进行展示,通过生动的内容目前已经吸引到了2.36万粉丝,总播放量达到了186万+。
这种中心化带货+分布式种草的组合拳,在强化账号转化效率的同时,还能通过多样化的内容让客户更愿意留下来,提高用户粘性。
图源:TikTok
2、YouTube
在YouTube,LKCJ品牌则是采用了高度标准化的内容生产模式,统一采用简洁的灰色背景进行拍摄,聚焦于产品本身的功能演示与场景应用,将玩具枪的组装、射击全流程转化为可视化的消费决策链。
这种策略成效也很显著,截至目前,LKCJ品牌官方账号@LKCJ-Toys已累积了634万粉丝,爆款视频甚至创下了1.16亿播放量、232万点赞的惊人纪录。
此外,借助YouTube为创作者提供的广告分成计划,品牌每年能够额外赚取4万至64万美元不等。赚得越多,分成也越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极为良性的正向循环,真正实现了一鱼两吃。
图源:YouTube
3、独立站
作为承接社媒流量的最终转化阵地,在独立站设计上,LKCJ品牌采用了极简主义理念。
在产品页面,他们摒弃冗长的产品参数堆砌,转而聚焦于直观呈现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与用户价值,用醒目的图文突出“3秒快速连发”、“卓越防水性能”等用户最关心的痛点解决方案,让信息传达更为生动、高效。
此外,他们还在产品下面挂载社媒视频进行动态的展示,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能够为社媒平台带来流量反哺,形成良性循环。
图源:LKCJ
从LKCJ品牌的出海实践中不难发现,海外市场的机遇并非只属于头部企业。
当下全球市场在变化,供应链、技术、政策等多重红利正在集聚。
这不是某一家的机会,而是属于越来越多有准备、有耐力的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