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健康办公”不再只是职场里的口号,而逐渐成为全球打工人的共识。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人体工学椅市场规模达9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168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其中,2024年线上市场同比增长高达43%。与此同时,全球办公用品整体市场规模也已达到1830亿美元。
久坐的人越来越多,想坐得更舒服、坐得更健康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这场“久坐革命”里,一个低调的品牌杀出重围——Sihoo(西昊)。这家起步于深圳的公司,从默默无闻的代工厂,到三年GMV翻40倍、年销量突破260万张、远销85个国家、走进1000万+家庭,成为人体工学椅品类的全球头部。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关于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的全球指南,指出:长时间久坐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郁等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每天久坐超过8小时却缺乏运动的人,死亡风险将增加20%~30%。
久坐,正在变成“慢性自杀”。
在海外,很多人尝试“自救”:站立办公、定时起身、购买智能提醒设备……但只要还在上班,最终都难逃“坐着干活”的宿命。于是问题变成了:既然必须坐,那怎么坐得更好?
这时候,人体工学椅重新进入了消费主场。
但这个市场长期两极分化:高端市场被 Herman Miller、Steelcase 等欧美巨头占据,动辄上千美元;低端市场则被杂牌廉价椅充斥,用户要么望而却步,要么用得难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真正有需求的用户,被夹在中间,动弹不得!既不想被品牌溢价割韭菜,又担心低价椅“坐着像板凳”。
Sihoo 看到这个缝隙。2018年,它在亚马逊美国站上线首款 M18 人体工学椅,定价 159~175 美元,精准落在“高于低价、远低高奢”的心理区间。上线首月卖空库存,半年销量破8000张,全年突破2.1万张。随后三年,Sihoo加速向欧洲、东南亚、拉美扩张,凭借产品体验和定价策略稳住了中高端市场的心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市场只是第一步,真正留住用户的,是体验。
Sihoo 每年将 GMV的 4~5% 投入研发,累计拿下 130 多项专利,其中外观设计 74 项、发明专利 7 项,全都围绕“怎么坐得更舒服”打磨。
例如:为欧美用户加高椅背5厘米、为东南亚升级网布透气性、为中东用户推出镀金扶手款——每个细节都与本地用户的使用习惯挂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除了持续打磨产品细节,Sihoo还解决了家具出海最棘手的一关:用户如何真实体验。人体工学椅是典型的“体验型消费”,参数再多、图再美,都不如亲自坐上一分钟来得直观。
Sihoo不止在线上卖椅子,更把体验感搬到了线下。目前,Sihoo已在15个国家设立体验中心,门店内划分办公、电竞、家庭三大专区,让用户一走进来就能找到那张“坐着刚刚好”的椅子。开业首月,线下转化率高达58%。
线上买得方便,线下试得安心,双轨并行的模式打消了用户“怕买错”的顾虑,也让Sihoo真正成为他们敢试、愿买的选择。
即使线上线下做到极致,如果没人知道、没人信、没人记得,也很难成品牌,更别谈品牌效应。
Sihoo在线上打通渠道、在线下构建体验之后,下一步要解决的,是如何真正渗透用户生活,建立起品牌影响力与长效记忆。
第一步是建立权威感。借力《Forbes》的专题报道,展示它如何用“高性价比 + 人体工学技术”打进欧美市场;又通过 Dezeen 发布设计白皮书,传递设计背后的专业理念。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二步是积累口碑感。YouTube上,上百条测评视频拆解每一处调节细节;Reddit社区里,DIY玩家分享137个零件的改装心得;亚马逊平台上,2000+条4.4星以上好评持续刷屏。
第三步是制造场景感。在 Instagram 上的家居美学短片、TikTok 剧情短视频、Facebook 晒房晒书房的帖子里,用户只要对办公椅子有需求,在社媒平台上就能看到Sihoo这个品牌。
在传播闭环中,红人是“最后一锤定音”。
人体工学椅属于高客单价、体验感强的品类,如果只靠品牌自说自话,很难让用户放心买单。红人视频的作用在于:你想买的,我帮你“坐过了”,降低用户决策门槛。
Sihoo在红人合作上,建立了清晰的策略矩阵:
在YouTube上,以中到头部测评博主为主,用专业的结构拆解、参数对比、使用体验,细致展示支撑力、调节角度、耐用性等真实细节。
比如红人:Ryan Mikael 发布的 Sihoo Doro S300 深度测评视频,从开箱开始,一步步演示椅子的安装过程,随后通过旁白介绍每个调节部位的作用,搭配真实办公、游戏场景演示使用细节。
整段12分钟视频里,品牌植入自然流畅,结尾更是以“两个月使用后的总结”作为闭环:“这是一把真正提升久坐舒适度和支撑性的反重力人体工学椅。”
在TikTok上,中腰部博主更擅长用短视频制造共鸣。
例如,百万粉丝的红人:_pvxx,用一段轻松的剧情展示“普通办公椅有多难坐”,高低不合适、离电脑远近尴尬……镜头一转,她换上了Sihoo座椅,配合轻快音乐和场景转场,迅速建立“换椅子 = 解决问题”的联想,视频播放量超百万。
这类原生内容,不讲道理,讲感受,正好打进用户的潜意识。
而在Reddit、DIY社区,用户发布晒图、改装、真实反馈等UGC内容,不断积累起品牌的“信任资产”。
对Sihoo来说,红人营销的价值在于建立一种被用户主动记住的方式。当品牌在不同平台持续出现、不断被红人提起,品牌在大众的视野中就有了被信任的基础。
InsMark总结
三年GMV翻40倍、年销150万张、覆盖85国、服务1000万+用户,这张“深圳椅子”的成功,不靠运气,从精准切入市场、到打磨用户体验、再到打造传播闭环、借力红人信任、控制内容节奏,每一步都踩在点上。
Sihoo真正卖出的,是一种对健康生活的期待,和一句用户心里的自我确认:“我配得上更好的。”当用户先说服了自己,营销的目标就已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