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一个E-bike市场,有人黯然退场,有人却悄然走向全球。
去年年底,北美老牌玩家 Juiced Bikes 将专利、域名和库存一股脑挂上拍卖网站——这家曾经的先锋品牌,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几乎在同一时间,来自深圳的 Fiido 却把车卖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收获40万+海外用户。2023年,这个低调的品牌实现了1亿美元营收,其中一款售价399美元的小折叠单品卖出了5万多台。
一个退场,一个扩张;同样的赛道,为何结局如此不同?
接下来,InsMark带你深度洞察。
Fiido的创立于2017年,团队并非传统自行车行业出身,而是长期深耕智能硬件。但他们捕捉到两个正在欧美快速发酵的趋势:一是绿色通勤,欧洲城市的自行车道密布,政策补贴推动用户换购;二是户外休闲,美国人在疫情后依然保持着骑行去公园、海边、郊外的习惯。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 E-bike 市场规模约 618.9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达 1136.4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 10.3%;欧洲 2022 年已售出 540 万+ 台,2023 年接近或突破 600 万;美国 2019–2022 年累计增幅约 270% 至近 300%。
但同一个市场,跑出来和掉队的逻辑截然不同。Fiido 做对了哪几件事?
首先,他们发现,当时市面上的E-bike普遍存在三大痛点:
便携性差:车重、体积大,搬楼、进电梯不方便
智能化不足:缺少数据记录、续航监控等体验
续航短:很难满足通勤以外的长距离需求
于是,Fiido决定做一款“既能日常通勤,又有长续航,还方便收纳”的E-bike,并将第一批产品直接定位在高性价比市场——功能够用、价格可承受。
例如:Fiido D3 Pro,399美元售价,在欧美动辄1000~2000美元的价格区间里极具吸引力;续航79公里,满足多数城市通勤和周末短途;轻量化铝合金车架+折叠结构,收纳后直接进后备厢;官方两年保修+终身售后,让用户敢花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次,为了维持价格优势,Fiido从一开始就走DTC模式: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售后全链条自己掌控,不给中间商加价机会,把成本省下来用在提升配置和服务上。
对一个初入海外市场的品牌来说,仅靠低价和参数并不足以打动用户,建立信任才是第一步。Fiido选择从众筹切入——这是不少出海品牌冷启动的捷径。
2020年,Fiido D11在Indiegogo上线:5分钟完成众筹目标,1小时销售额突破百万美元,登顶全品类第一。
后台的订单提示声几乎没有停过,客服邮箱被欧美骑行爱好者的询问塞满——“什么时候发货?”“能不能换颜色?”这些早期用户,后来成了Fiido最重要的口碑传播者。
Fiido将这批真实的用户体验和照片,转化为Amazon、eBay等平台上的营销素材,配合原生流量和价格占位,很快跑出销量。
在销量起势后,Fiido开始将重心转向独立站运营。到2025年7月,独立站的全球月访问量已达170万,其中直接流量占比达到29%,意味着三成用户会主动搜索品牌名或输入网址进站。
这种布局,让Fiido不再完全依赖平台流量,即便某个平台因政策下架,用户也能直达官网下单。
在多数品牌看来,高客单意味着复购难。但Fiido用产品策略、用户共创和红人营销,把高客单转化成了高复购。
首先,他们的产品线足够细分。覆盖11大车型,针对不同国家的骑行文化、地形和用户习惯做定制:英国用户偏好通勤+休闲,意大利货运车型增速快,德国市场强调安全与交互体验,还有专为轻型、山地、越野、狩猎等场景设计的车型。
这种布局让用户一旦认可品牌,很容易在新的场景需求下再次购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次,Fiido善于让用户参与产品共创。在Facebook群组、联合设计社区和App中,用户的建议可以直接进入产品迭代。
比如D4S升级为C11.就是因为用户反馈“电池不好拆”“刹车手感一般”,于是新款加入了可拆卸电池和液压碟刹,大幅提升体验。这种参与感,让用户与品牌建立了长期的情感连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后,红人营销在TikTok、YouTube、Instagram等平台全面铺开,让这种连接被放大。不同类型的红人以真实的骑行体验覆盖不同使用场景——从便携收纳到越野性能,再到露营出行,让潜在买家在各种生活画面中反复被种草,品牌心智持续加深。
1、三平台分工,内容长期有效
TikTok是Fiido的破圈利器。官方账号虽然粉丝不多,但跑出了两条百万级爆款视频。其中一条250万播放的内容,仅用“开车到郊外—取出折叠E-bike—骑着看风景”的简单情节,就让便携、轻快、易用的卖点一目了然。
在红人合作方面,Fiido与拥有260万粉丝的运动达人:pierredalati合作,通过三种速度模式深度测试产品细节,口播拆解车辆做工和续航性能,视频最后还强调了通勤、上学、健身等多场景的适用性,播放量破百万,点赞量破十万。
YouTube是专业背书阵地。Fiido与科技类KOL :Soldier Knows Best合作拍摄的D3 Pro深度测评,从折叠便携性、续航能力、骑行质感、速度对比四个维度全方位解析产品细节,高清镜头下把每一个可折叠结构拍得清清楚楚。这条视频播放量接近180万,评论区有多条“看完下单”的留言。
官方频道还沉淀了安装教程、维修指南、骑行技巧等长尾内容,持续提升用户信任感。
Instagram则是Fiido的调性与社交认同场。高质感的通勤、露营、郊游场景照结合用户UGC,让Fiido牢牢占据“绿色出行生活方式”的心智位置。
三大平台各司其职,形成了可长期复用的内容资产库。
2、线上线下打通,体验与生态并进
高客单产品的成交,往往在最后一步取决于体验和服务。Fiido在欧美核心市场与当地门店、维修商合作,设立体验点与售后网点,让用户能先试再买、就近维修。
与此同时,他们的品类布局也在延伸——从E-bike到电动滑板车、配件,再到App与智能手表的联动,把骑行、健康监测和社交互动串成一个完整的出行生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bike这条赛道从不缺玩家,但价格战、合规、供应链,都是硬碰硬的长跑项目。Juiced Bikes的退场提醒大家,没有一整套稳得住的体系,再大的牌子也可能倒下。
Fiido的赢法,是把几件事做到极致:产品真能解决用户的痛点,而且一直在升级;渠道从众筹起步,跑过平台,再把流量导进独立站,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内容在TikTok、YouTube、Instagram分工明确,既能破圈,又能沉淀长期资产;线下体验和售后同步跟上,让高客单产品不再是一次冲动消费,而是可以放心买、用得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