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能源转型与户外经济爆发的双重浪潮下,新型储能行业蓬勃发展。成立8年的正浩科技(EcoFlow)就登顶全球便携式储能行业榜首。
离开大疆自己当老板,王雷在全新领域做得相当成功。
王雷的创业故事始于大疆。在香港理工大学完成本科及博士学业后,他加入大疆,创立了电池研发部,并带领团队突破无人机续航时间瓶颈,在职期间,他察觉到了便携储能市场的巨大商机。
2017年,他毅然离职,创办了正浩EcoFlow,专注于移动储能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
正浩科技(EcoFlow)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深圳,是一家专注于移动储能和清洁能源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营睿RIVER与德DELTA两大系列产品,覆盖家庭应急、户外旅行及专业作业场景,业务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立之初便获得了李泽湘、甘洁的投资,靠着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大力的研发投入,正浩在2019年推出了极具颠覆性的产品DELTA 1300.解决了传统产品充电慢、带不动大功率电器的刚需痛点,在海外市场一炮而红,营收十余倍增长。
产品一炮而红后,正浩陆续进行了A+轮融资,Pre-B融资与B轮融资,正浩自身估值达到10亿美金,成为便携储能领域的独角兽。
随后,正浩不断挖掘用户多样化需求,推出涵盖家庭应急、户外旅行、专业作业等多场景应用的丰富储能生态产品,服务全球超500万用户。
图源:正浩科技
财务数据见证了正浩科技的快速成长,2022年的全球销售额接近10亿美元,约70亿元人民币,其中欧美市场占比超过五成;
2023年,正浩在便携储能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5%,已经超过了第二名至第四名品牌的总和,稳坐全球移动储能市场头把交椅。
正浩能盈利能力指标的逐年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对储能产品的需求强劲,其全球布局策略十分明确:依托中国供应链优势,瞄准全球市场需求。
公司早期进入欧美,2019年开拓日本市场。
在欧美市场,重点突出产品与户外生活的兼容性。尽管当时华宝新能、德兰明海、安克等头部企业争相降价抢占市场份额,但正浩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溢价保持了竞争力;
在日本市场,针对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特点,强调产品的灾备功能。数据显示,由于自身地理环境问题,日本5000万家庭都需要有灾备设备”。
王雷也曾解释选择日本市场的原因:“日本用户的生活方式与欧美市场相近,产品投入日本市场转化效率高,甚至高于美国”。
线上渠道方面,除独立站外和亚马逊外,还与Walmart、Costco、迪卡侬等国际零售巨头合作。
2024年,正浩总营收达近80亿元,2025年上半年,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42%,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至38%。
正浩的营销策略也非常值得学习。
摒弃传统网红带货的粗放模式,在营销上正浩构建了一套科学的运营体系,依照达人领域影响力及受众匹配度,形成金字塔型结构。
位于塔尖的是头部达人(占比约1%),他们具备强大的破圈能力和公众影响力,合作核心目标是提升品牌声量、实现跨界曝光。
中坚力量为中腰部达人(占比约20%),他们具有较强的粉丝信任感和内容专业性,是转化的主力军,负责传递产品价值、推动销售达成。
底层基础是规模庞大的尾部及初级达人(占比约79%),他们覆盖面广、内容产出活跃,主要通过真实体验分享和口碑扩散,持续拉动自然搜索与长尾流量,维系品牌热度。
图源:TikTok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全球储能市场正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研究显示,2024年全球电池储能市场规模为250.2亿美元,预计2032年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326.3亿美元增长到1140.5亿美元,预测期内年复合增长率达19.58%。
前景广阔,但挑战也不少。2023年全球需求因库存积压首次回调,便携储能出口面临较大的价格压力。美国市场频繁的关税调整,也增加了出口的不确定性。
同时,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大功率产品技术门槛高,需要突破逆变器效率、电池热管理等核心瓶颈。华为、小米正依托品牌和渠道优势推出高性价比产品,对专业储能企业造成冲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便携储能生产国,集中了全球超90%的产能,产业链优势明显。美国与欧洲仍然是中国储能产品的两大主要出口市场,中东、非洲、澳洲等新兴市场正成为全球储能市场增长的新引擎,相关企业仍需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