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出海”已经从少数企业的战略选择,变成了越来越多中国品牌的必答题。
随着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国内竞争白热化,不少企业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而在这片人口红利与消费升级的热土中,泰国无疑是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从宏观经济到消费趋势,再到具体赛道,泰国都在向中国企业释放出明确的信号:这是一个值得深耕的市场。
但同时,泰国的合规体系、本地文化差异、电商竞争格局,也对“出海玩家”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将结合最新市场洞察,为计划布局泰国的中国企业梳理一份【行动指南】。
相关报告显示,作为东盟第二大经济体,泰国2023年GDP达到5450亿美元,仅次于印尼,占东盟经济总量近19%。更重要的是,泰国经济保持着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长(2023年增速3.8%),为消费升级提供了稳定动力。
人口方面,泰国拥有6790万人口(截至24年1月),其中中青年群体占比高,互联网普及率与移动支付渗透率领先东南亚平均水平,移动端消费占比超过80%。这意味着,泰国不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基地”,更是一个消费驱动的新兴市场。
对中国企业来说,泰国还有一个显著优势:地缘位置和政策环境。
作为东盟核心交通枢纽,泰国连通中南半岛,辐射东南亚各国;同时,其政府正通过税收优惠和产业政策,推动汽车、电池、电子、生物基产业等九大关键产业升级,为外资创造了良好的入场环境。
图源:网络
如果说泰国的经济基本面是“骨架”,那正在快速成型的产业与消费趋势,就是让中国企业心动的“血肉”。
1、新能源汽车
泰国政府明确提出2030年电动车产量占比要达到30%,并先后推出EV3.0、EV3.5政策,给予购车补贴、税收减免和基建支持。
中国车企早已行动:比亚迪、长城、上汽、奇瑞等纷纷建厂,目前中国品牌在泰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超过70%。
未来,上下游产业链(电池生产、零部件本地化、充电桩建设、二手电池回收等)都将释放投资机会。
图源:网络
2、电商与直播购物
泰国电商格局呈现“一超多强”:Shopee占49%,Lazada占30%,TikTok Shop凭借直播带货迅速崛起至21%。
尤其是TikTok,泰国已经成为其全球最大市场,渗透率超过70%。更关键的是,超过40%泰国消费者通过直播购物完成下单。
对于习惯在国内玩转“短视频+直播”的中国企业来说,这里无疑是熟悉的战场。
3、体验经济与消费升级
相关报告还显示,泰国中产阶层十分壮大,消费需求从“买商品”转向了“买体验”。高端餐饮、奢华旅行、健康管理、潮玩时尚等领域迅速升温。
SHEIN、泡泡玛特、滋色、橘朵等中国新锐品牌,凭借快时尚打法和差异化产品,正在赢得泰国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图源:网络
机会虽大,但想真正站稳脚跟,中国企业需要的不仅是产品和价格优势,更是系统性的“出海必修课”。
1、合规先行:避开风险雷区
1)ODI备案:在国内要先向发改委、商务部、外汇管理局完成境外投资备案,获取《企业境外投资证书》,才能合法汇出资金。
2)商标保护:泰国采用“先注册”原则,未提前注册就可能被恶意抢注。瑞幸咖啡就在泰国经历过商标被抢注、长期诉讼的教训。企业务必在出海前完成商标和域名的全球防御布局。
3)产品认证: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需通过泰国FDA;家电、电子产品等需TISI强制性认证;同时几乎所有产品都必须贴有泰语标签。
图源:网络
2、本地化:不仅是语言,更是文化
泰国消费者非常看重信任感与在地化体验。除了本地域名(如.th、.co.th)提升可信度,企业还需要:
1)调整营销语言,注重社交媒体传播中的“情感价值”;
2)合作本地KOL,通过直播与短视频放大声量;
3)在产品层面融入泰国文化元素,减少“水土不服”。
3、数字化与供应链能力
在泰国,电商和直播带货已成为主流,企业须具备全链路数字化能力:从跨境支付、仓储物流,到私域运营、数据驱动的选品与投放。
同时,考虑到泰国正在推动产业链本地化,国内企业应提前布局当地供应链,以降低关税、提高市场敏捷度。
图源:网络
很多人把泰国看作“出海新蓝海”,但其实它更像是一片“快海”。
电动车市场在高速扩张,电商格局瞬息万变,消费升级步伐极快。如果企业只想着慢慢试水,很可能被后来者超越。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出海泰国并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综合题”:既要理解宏观政策和产业逻辑,又要懂本地文化与消费心理,更要掌握数字化和供应链管理。
这是一场“全链路出海考试”,而交卷的速度与质量,将决定品牌能否在泰国真正扎根。
泰国市场已然摆好了舞台,剩下的,就看谁能抓住时机,把故事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