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是点进来看“最佳解决方案”的,那我想先直白地告诉你:
别找了,现在根本没有。
任何现在跳出来跟你打包票,说他有“完美方案”的人,不是蠢就是坏。因为一切都得等亚马逊把第一批数据报上去之后,看税局拿到数据,到底会怎么动,我们才能知道真正的“解法”是什么。
所以,对咱们绝大多数中小卖家来说,都不用慌,更不用急。
税局一开始肯定会打样本。从谁开始?肯定是那些销售额几千万、上亿的大卖家。他们也要跑流程、测模式,就像我们选品要测品一样。一个道理。
等他们把流程跑顺了,模式定下来了,轮到我们的时候,该怎么做,市场上早就一清二楚了。
不过,当下确实有个“最佳方案”
我知道...这话说出来,肯定一堆人想骂我。
这个所谓的“最佳方案”,就是老老实实地合规。
但我也知道,这玩意儿太难让人接受了。咱们卖家,特别是做了几年的,都习惯了过去那种野路子的搞法。钱从第三方收款账户直接进个人卡,公司账上常年零申报...这么多年都过来了,突然让你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正儿八经地走路,谁受得了?
尤其是对很多中小卖家来说,本来就是刀口舔血的生意,利润薄得像纸一样。一听要合规,第一反应就是:那本来就没赚多少钱,再交一笔税,我不是白干了?
这种心态,我太理解了。因为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还有一个方案,叫“身在海外”
既然在国内合规这么难受,自然就有人想到了第二个方案:不让税局在中国大陆发现我。
于是,香港公司、美国公司、新加坡公司...一下就火了。
我得承认,这也是一个解决方案。对于那些流水巨大、有全球布局、或者在海外有很强资源的大卖家来说,这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对咱们大多数人来说呢?你没那么大的流水,也没那么多资源,在海外搞个公司,每年要维护,资金怎么回来是个大问题,不同国家的法律你搞得懂吗?那一套折腾下来,心累不说,花的钱可能比你正规交税还多。
所以,对咱们中小卖家来说,把公司和钱都踏踏实实地留在国内,看得见摸得着,心里会更安稳。
那到底要交多少?我给你算笔账
聊了这么多,咱们还是回到最实际的问题:如果我真的合规了,到底要交多少钱?
咱们就拿一个最典型的小卖家举例,一个季度,你辛辛苦苦做了30万人民币的销售额。
首先,增值税。根据国家给小规模纳税人的优惠,季度销售额没超过30万,是免缴增值税的。
你没看错,是免缴。也就是说,你卖了30万的货,增值税这块,你一分钱都不用交。但是,有个前提,你得去申报。你不申报,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然后,企业所得税。这个是看你利润的。我们按20%的利润率算,30万销售额,你赚了6万块。这6万块要交多少税呢?按小微企业的优惠,税率是5%。
60000元 × 5% = 3000元。
一个季度,你赚了6万,实际交的所得税,是3000块。
那有的人就要问了:“汤哥,我一个季度不止做30万,那怎么办?是不是就得老老实实交那1%的增值税了?”
问到点子上了。如果你超了,这里就藏着另一个给咱们跨境卖家的超级大礼包——出口退税。简单说,国家鼓励你把东西卖到国外去赚外国人的钱,所以给你开了个绿色通道。只要你去办理了出口资质,合规地去做出口退税,那你卖到国外的销售额,增值税这块就可以申请免税了。你就不用再交那个1%了。
你发现没有?合规的路上,到处都是国家给的政策福利,只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抬头看过。
一汤说
我们总以为合规是一座高山,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能翻越。但真走到山脚下才发现,国家早就给我们修好了一条平坦的步道。
真正拦住我们的,不是山有多高,而是我们自己对未知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