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中国企业出海系列研究报告 - 中东十国经贸与投资概览》作为普华永道推出的区域概览报告,系统梳理了中东十国的经济形势、贸易投资动态及市场机遇与风险,为中国企业布局中东市场提供了全面参考。中东十国坐拥 “三洲五海之地” 的区位优势,既是全球航运与贸易的咽喉要冲,也是 “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与多元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从经济基础来看,2023 年中东和北非地区 GDP 总量达 4.32 万亿美元,人均 GDP 约 8500 美元,其中沙特、阿联酋、以色列等七国属于高收入国家,埃及、约旦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伊拉克则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各国经济发展层次分明。区域内人口规模约 5.08 亿,劳动力总量 1.64 亿人,埃及凭借 1.1 亿人口及年轻的人口结构,成为潜在的区域重要市场,而沙特、阿联酋等国服务业与旅游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撑。
在经济结构转型方面,中东十国正积极摆脱对油气资源的依赖,大力发展非油经济。2023 年沙特非石油部门 GDP 占比已达 50%,阿联酋更是高达 75%,巴林、阿曼也分别达到 85% 和 72%,经济多元化成效显著。世界银行预测,2025 年和 2026 年中东和北非地区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 3.4% 和 4.1%,阿联酋、沙特将成为区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亦看好中东经济前景,预计阿联酋未来六年经济增速保持在 4%-5.1%,埃及 2029 年增速有望达 5.7%。同时,多国还制定了长期发展目标,如沙特 “2030 年愿景” 计划将全球经济排名提升至第 15 名,阿联酋 “我们阿联酋 2031” 致力于实现 GDP 翻番,这些战略规划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清晰的合作方向。
贸易与投资领域,中东十国经济开放程度较高,2023 年除埃及外,其余九国贸易额与 GDP 的比重均高于全球 59% 的平均水平。阿联酋、沙特是中东主要的货物与服务贸易进口国,中国作为多个中东国家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电子、电机、电气设备及零件是主要出口品类,而沙特、卡塔尔等国则是中国重要的原油与液化天然气供应国,油气与矿产品占中国从该地区进口金额的八成以上。在吸引外资方面,阿联酋近年来 FDI 流入量稳居中东首位,2023 年 FDI 存量达 306.9 亿美元,以色列、沙特、埃及也展现出较强的外资吸引力,且投资领域从传统能源、基建逐步扩展至科技、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为优化营商环境,多国纷纷出台政策,如阿联酋修订《商业公司法》允许外资 100% 控股在岸公司(特定行业除外),沙特实施新《投资法》取消外资许可证制度,埃及革新税收征管制度,为投资者营造更便利的经营环境。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正不断深化,双方已建立多层次伙伴关系,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迪拜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等项目成为 “一带一路” 对接的典范。2023 年中国对阿联酋境外投资流量 17.8 亿美元,存量 89.1 亿美元,超 8000 家中国企业在阿联酋开展业务,沙特、埃及、以色列也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随着中东经济多元化推进,中国投资正从能源、基建向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延伸,在光伏、风能、氢能等领域开展多个合作项目,如中国电建承包阿联酋风电示范项目,中埃联合研制埃及二号卫星,中国联通中东公司助力数字基建。
不过,中东市场也存在一定风险,地缘冲突、油气依赖、粮食水资源匮乏、主权债务上升等问题可能影响投资安全,伊拉克、埃及等国投资风险等级较高。值得关注的是,中东地区税负整体较低,总税收和税后贡献指数税率仅 24.5%,且多国推出税收优惠,如沙特对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免征 30 年企业所得税,阿联酋实施研发税收激励计划,为中国企业降低投资成本提供了利好。未来,随着中东国家外交策略多元化及 “一带一路” 合作深化,中国企业若能精准把握区域市场差异,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对接中东非油经济发展需求,将有望在中东市场实现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