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群里又有人问这个老问题了,说看到同行店铺出单那么好,自己却一直不温不火。说实话,我刚开始做亚马逊的时候也有这种困惑,总觉得别人肯定有什么秘密武器。
做了这么多年,带了一些学员,我发现答案其实很朴素:出单好的店铺,都在做正确的基础动作。
很多人选品完全凭感觉,看到什么火就跟什么,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
有个学员之前做厨房用品,看到某款硅胶铲子很火,就直接跟进。结果上架后发现,这个品类已经有几百个卖家在做,价格战打得一塌糊涂,他一个新手根本没有价格优势。后来我帮他分析数据,发现这个品类虽然搜索量大,但竞争强度也很高,新手很难突围。
相反,出单好的卖家选品有个特点:他们会花时间研究数据。市场容量多大?竞争对手有多少?平均价格区间在哪里?评论数量分布如何?这些基础数据分析完,再决定要不要进入这个品类。
我观察到,真正稳定出单的店铺,他们的品类选择往往不是最热门的,但一定是竞争相对合理、自己有一定优势的细分市场。怎么说呢,与其在红海里拼价格,不如在蓝海里做深度。
现在很多人做亚马逊太急躁了,恨不得今天上架明天就爆单。
前段时间带一个新学员,他一口气上了20个产品,说要快速占领市场。我当时就跟他说,这样做风险很大。果然,一个月后他来找我,说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周转不过来。这就是典型的贪多嚼不烂。
反观那些出单稳定的店铺,他们的运营节奏很有意思:宁愿把一个产品做透,也不愿意同时做十个半成品。他们会花时间测试关键词,会仔细优化产品图片,会认真看每一个客户评论。
嗯,就像我经常跟学员说的,做亚马逊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你看那些做了几年还在稳定出单的卖家,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对细节很较真,对数据很敏感,但对结果很有耐心。
这个可能是最实际的差异了。出单好的店铺,老板都很会算账。
我发现很多新手对成本没概念,只看到产品售价30美金,觉得挺赚钱。但实际算下来:产品成本、头程运费、FBA费用、广告费用、平台佣金、汇率损失,最后能剩多少?很多人算完发现,辛苦一个月可能就赚个几百块钱。
有个做了三年的学员跟我分享过他的经验,说刚开始他也不懂算账,盲目铺货,结果做了一年多才发现自己在做慈善。后来他花了两个月时间,把每个环节的成本都梳理清楚,制定了明确的利润目标,店铺盈利能力立马提升了。
真正赚钱的卖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成本控制体系。他们知道哪些费用是必须的,哪些是可以优化的,哪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说白了,亚马逊赚的不是销售额,赚的是净利润。
老实讲,这可能是最大的差异。
我见过太多新手,刚开始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肯定能成为下一个爆款卖家。结果遇到挫折就开始怀疑,要么抱怨平台不公平,要么觉得市场太难做。而那些出单稳定的卖家,他们对市场现状有清醒的认知。
他们知道亚马逊现在确实不好做,但也知道任何生意都不容易。他们会分析自己的不足,会学习同行的优点,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记得有个做了五年的老卖家跟我说过一句话:"做亚马逊就像开车,路况会变,但基本的驾驶技能不会变。"
说到底,出单好的店铺和普通店铺的差距,不在于什么神秘技巧,而在于是否愿意踏踏实实做好基础工作。
市场越来越成熟,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些浮躁的、投机的做法早就行不通了。反而是那些看起来最笨、最慢的方法,往往最有效:认真选品、精心运营、严格控制成本、持续优化改进。
最近经常有学员问我有没有什么快速出单的方法,我的回答可能会让他们失望:没有捷径,只有正确的路。出单好的店铺之所以好,是因为他们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下了功夫,在别人坚持不住的时候还在坚持。
如果你现在店铺还没起色,不要着急,先问问自己:选品逻辑对了吗?运营节奏合理吗?成本算清楚了吗?心态调整好了吗?把这些基础问题解决了,出单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做生意从来都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走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