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电商的赛道从来不缺挑战。
这个10月,三大重磅政策几乎同时落地:美国华盛顿州的亚马逊广告税正式生效;特朗普政府开启新一轮高额关税攻势;中国互联网平台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全面实施。
广告成本、关税壁垒、税务合规三重压力叠加,将深刻影响跨境卖家的成本结构和运营模式。
2025年5月,美国华盛顿州通过了《参议院法案5814号》(ESSB 5814),将广告服务纳入零售销售税征收范围。该法案规定,从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提供广告服务的企业,包括数字广告、搜索引擎营销、网站流量分析等,都需向客户收取零售销售税,并将收入按“零售”业务分类申报营业税(B&O税)。
图源: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Revenue
这一政策将使亚马逊广告、Google Ads、Facebook广告等平台的广告主面临新的税务合规要求。亚马逊已在广告后台发布公告,提醒卖家关注税收调整。
图源:Amazon Ads
新规适用范围广泛:即使广告带来的订单不在美国本土,只要广告账单开给在华盛顿州注册的公司,就须按9%至10.35%不等的税率缴纳销售税。目前,公司注册地在其他州或国家的卖家暂不受此政策直接影响。
以10%的税率粗略估算,一家年广告投放支出达100万美元的卖家,将额外增加约10万美元的税收成本。
对于利润空间本就有限的卖家而言,这笔支出可能直接侵蚀利润,迫使其压缩广告预算或调整投放策略。未来,不排除更多州效仿华盛顿州的做法,使“广告税”逐渐成为美国跨境电商的合规门槛之一。
同时,美国关税政策也出现较大变动。
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Truth Social)上宣布,自10月1日起,美国将对多类进口产品实施新一轮高额关税。
图源:Truth Social
具体措施包括:对进口的所有品牌或专利药品征收100%关税;对所有厨房橱柜、浴室柜及相关产品征收50%关税;对软体家具征收30%关税;对在美国境外生产的重型卡车征收25%关税。
特朗普宣称,此举是为了“保护美国制造业和国家安全”,并延续其一贯的“高关税”路线。对跨境电商卖家而言,家具、家居用品、医药保健等核心类目将受到直接冲击。
这一政策不仅会推高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还可能引发物流、仓储与运输环节的连锁反应。例如,商用车辆关税上调势必带动运输成本上升,进而传导至终端售价。对于依赖美国市场的卖家而言,这将是一场对利润与定价的双重考验。
与此同时,中国的跨境卖家也迎来合规“大考”。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自10月1日起,互联网平台企业需首次正式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与收入信息。
图源:中国政府网
该规定覆盖亚马逊、eBay、美客多、TikTok Shop、Temu、速卖通等境内外主流跨境电商平台。首轮报送需在2025年10月完成,内容涵盖2025年第三季度(7–9月)的卖家数据,之后将按季度持续报送。
根据要求,平台需报送的数据包括店铺ID、纳税人识别号、销售总额、退款金额及净收入等。税务机关会将此类信息与支付流水和物流凭证进行交叉比对,形成“三流合一”的监管模式,从而实现对跨境电商经营活动的全链路透明化管理。
这一政策对卖家合规提出更高要求。个人从事网络交易活动,年交易额累计超过10万元,即需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同一经营者在不同平台或多家网店的交易额也将被合并计算,无法再通过“多店拆分”规避监管。
目前,速卖通、Shopee、SHEIN等平台已发布相关通知,明确报送范围、内容与合规要求,为卖家敲响警钟。
随着信息不对称的空间被大幅压缩,以往依赖“灰色操作”的税务规划方式已难以为继。企业卖家必须确保申报数据与平台报送信息完全一致,否则将面临税务稽查风险。一旦违规,不仅可能被追缴税款,还需承担高额罚款。
未来跨境电商竞争中,合规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的底线。卖家们必须在更加规范、透明但成本更高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
全球跨境电商的野蛮生长时代,也该落下帷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