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休闲零食正成为跨境出口的新增长极,其中怀旧校园小吃品类在北美市场销售额占比高达35%,以冻米糖、茯苓饼为代表的传统茶点增速更达120%。中国卖家若能精准选品并打通合规路径,有望在这一蓝海市场快速抢占份额。
当前美国市场对中国零食的需求呈现“两极分化”特征。一方面,具有强烈怀旧情怀的“校园小吃”最受追捧,如辣条、小馒头、果丹皮等产品,因其独特口感和趣味性,通过TikTok等社交平台实现病毒式传播,成为引流之王。另一方面,高端化健康零食增长迅猛,主打“药食同源”概念的传统茶点表现突出。例如,标注使用非转基因原料的冻米糖,可宣传为“爆米花平替”,售价达8.99美元/200g;而茯苓饼则可凭借膳食补充剂定位,实现15美元/盒的高溢价。针对健康需求,低糖凤梨酥(减糖30%以上)等改良产品也大受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解决本地化痛点的产品更易成为爆款。例如,已开缝的剥壳核桃(采用3mm开缝专利工艺),精准解决了美国消费者不擅长剥壳的痛点;黄山黑瓜子则通过竹盐涂层宣传护齿功能,定价7.99美元/袋。数据显示,Top100畅销零食中,65%的成功产品都遵循了“口感微创新+包装高端化”的逻辑,即减少糖分、增加脆感,并将包装从塑料升级为铝箔小袋。
卖家在选品时应建立系统化的筛选模型,避免踩坑。首先是物流友好度。应优先选择含水率≤8%的干性零食(需有国标GB/T 23787-2009认证),这类产品清关风险低。而发酵类(如腐乳需USDA检验)或酒精含量>0.5%(如酒心糖)的产品则属于高风险类别,新手卖家应尽量避免。
其次是美国合规性,这是准入的核心门槛。所有食品必须完成FDA注册并粘贴符合美国法规的标签(需清晰标注过敏原,如芝麻、乳制品)。此外,产品需通过检测,确保不含美国禁用成分。
最后是渠道适配度。应根据产品特性和利润空间选择最佳销售渠道:亚马逊FBA适合300克以内的小包装(避免体积重罚金),建议售价控制在12.99美元以下;TikTok小店则适合推怀旧趣味组合装(如“90年代零食礼包”),可定价29.99美元/9件;而针对亚洲超市的代工渠道,应主打500克以上的经济装,将成本控制在1.5美元/100克以下。
要将零食成功出口至美国,需要同时满足中国出口和美国进口的双重资质要求。
在中国端,生产企业必须通过“中国海关单一窗口”申请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 process通常需要20个工作日。同时,供应链必须具备HACCP或ISO 22000认证,并提供SGS等机构的出口预检报告。如果使用农产品原料(如瓜子、大米),还需办理《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在美国端,资质要求更为严格。进口商必须拥有FDA注册号和邓白氏编码。对于辣条、酸角糕等发酵类产品,必须提前3个月进行微生物活性检测,以防到港后变质。若产品含肉类、豆类或植物源性成分,还需额外申请USDA许可或由中方商务部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对于计划在亚马逊销售的卖家,还必须完成品牌备案以防范跟卖,并且产品可能需要符合ASTM F963-17等安全标准。
对于初入市场的卖家,建议采取稳健策略:首先在亚马逊精选3-5款已有高评分(4.5+)的SKU进行试水,利用社交媒体内容为独立站引流,积极收集用户反馈。在验证市场反应后,再对潜力爆款进行贴牌放大生产,如此可最大程度降低库存滞销风险,稳步开拓北美零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