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营收 1.1 亿元,相较去年同期暴涨 899 %……2025 年,素来被业内冠以“中国版乐高”的布鲁可,用半年时间亮出了一份傲人的成绩单。
这之中,以东南亚地区为核心的亚洲市场,成为了布鲁可业绩攀升的关键力量之一。
但是,当前的全球玩具市场长期盘踞着乐高、万代南梦宫这类国际巨头,在厮杀激烈的竞争赛道中,布鲁可实现爆发式突破凭借的是什么呢?
布鲁可成立于 2014 年,早期聚焦儿童智能早教产品,但市场反响平平。直到创始人偶然发现乐高产品售价动辄上千却备受热捧,便意识到其背后所代表的积木玩具市场大有可为。
为与乐高等竞品形成错位竞争,布鲁可先锁定低龄儿童积木市场;后续更是结合经典角色 IP 开发出“拼搭角色类玩具”,进军覆盖年龄更广、IP 更完善的玩具细分领域。
图源:Shopee
在这一战略布局中,拿下“奥特曼” IP 授权,被外界普遍认定为布鲁可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表面看,这个说法确实站得住脚。2021 年,布鲁可签下奥特曼版权,还借此首创了 “积木人” 这一全新品类。巅峰时期,奥特曼 IP 更是撑起了布鲁可过半营收 —— 2023 年的贡献率跃升至 63.5% 。
但与其说布鲁可是“蹭”到了奥特曼的热度,不如说,是品牌精准锚定了 IP 生意背后的用户需求与市场潜力。
这种精准,在选定出海目的地时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东南亚市场,品牌敏锐观察到中国潮玩军团已集中向这片沃土发起冲锋。但不同于泡泡玛特、52TOYS 将泰国作为中心阵地,布鲁可选择押注印尼作为其“全球化”战略在东南亚的核心支点。
图源:布鲁可官方公众号
从数据来看,印尼的市场潜力清晰可见。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印尼人口超 2.7 亿,平均年龄仅 30.4 岁,年轻化的结构不仅带来庞大的儿童用户群体,更意味着潜在的消费活力,为玩具品牌进驻提供了天然土壤。
强劲的经济增长也进一步放大了印尼人口优势 。近期,世界银行将该区域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 4.8%,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让年轻一代父母既有消费能力,也有意识主动为孩子选择优质的玩具,这直接激活了儿童玩具的消费需求。
除儿童群体外,印尼 “Kidult”(心理上保持童真的成年人群体)的快速崛起,正为印尼玩具消费开辟全新增量市场。
多重利好叠加,该区域潜力完全落地为可见的消费力。lmarc 数据显示,2024 年印尼玩具市场规模已达 13.7 亿美元。
赶上印尼玩具市场的风口后,产品端的精心布局,成为布鲁可实现海外成绩暴涨的另一关键。
布鲁可创始人早年曾创办游戏公司并主导研发,之后又带领团队打造了专注儿童智能早教的葡萄科技(即布鲁可前身)。这段看似跨度极大的经历,不仅让他了解儿童的喜好,更深谙家长对“寓教于乐”的核心诉求。
基于此,布鲁可围绕 IP 划分出拼搭角色类玩具、积木玩具两大板块业务,依托 “高共鸣 IP + 本地化适配” 构建竞争力。
东南亚地区深受日本动漫产业影响,奥特曼、变形金刚、假面骑士等经典英雄 IP 拥有深厚的用户基础。
图源:Shopee
这份来自IP的强大号召力,直接转化为拉动布鲁可海外业绩的核心引擎。品牌披露的财报显示,其在亚洲(不含中国)的销售额从去年同期的 759.2 万元人民币,飙升至今年上半年的 5712.8 万元人民币,而绝大部分增长就来自东南亚市场的销量贡献。
但布鲁可并未止步于现有热销 IP 带来的增长,考虑到印尼玩具市场远不止“小孩哥”、“小孩姐”这单一消费群体,成年潮流爱好者等受众同样蕴藏巨大需求,因此品牌选择通过积极扩充 IP 矩阵抢占更多细分市场。
从日本的初音未来、名侦探柯南,到小黄人、库洛米、芝麻街等国际知名 IP,品牌持续引入覆盖风格多元的 IP,填补了产品在6-16岁群体之外的空白。作为中国最大的拼搭角色类玩具品牌,截至 2025 年 6 月,布鲁可已实现 19 个 IP 商业化,上市 SKU 多达 925 种,为进一步深耕东南亚市场打下了产品基础。
图源:Shopee
同时,品牌了解到,印尼玩具市场长期由美泰、孩之宝、乐高等国际品牌主导,仅靠拿下 IP 授权还不足以构建竞争壁垒,要与同行打出差异化,必须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特色玩法。
例如品牌推出的变形金刚星辰版,针对性设计了合体配件包、DIY 改造等新玩法;小黄人系列产品则配备可拆卸装饰组件,支持变装玩法,甚至在积木内部暗藏彩蛋……在产品设计上的独到匠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稀缺性、系列化 IP 角色的收藏需求,更拓展出互动玩乐的社交属性,让产品吸引力大幅提升。
图源:Shopee
但要在庞大 IP 矩阵中持续创新,还需要过硬的研发能力。
当前行业缺乏高度标准化系统,导致 IP 衍生产品常出现走样、还原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痛点,布鲁可在尽可能还原 IP 角色形象的基础上,结合消费反馈做个性化设计,更在高标准要求下实现了不同 IP 组件的高度兼容,扩大玩家的再创作空间。
为保障“布鲁可标准”的落地,品牌在新模具设计与开发上从不吝惜投入。2024 年品牌研发支出达 1.925 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 8.6%。
然而,高研发投入并未推高布鲁可的产品售价。在价格敏感型特征显著的东南亚市场,布鲁可产品售价大致在 35 元至 800 元人民币区间,既覆盖了大众消费需求,也兼顾了部分高端收藏场景。
凭借主流 IP 覆盖、高性价比优势,布鲁可在东南亚多个关键市场加速铺开布局。线上,品牌同步入驻 Shopee、Lazada 等主流电商平台,但考虑到东南亚玩家的消费习惯,布鲁可的渠道重心仍放在线下。
布鲁可 2025 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布鲁可线下经销商销售额为 12.1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6.5%,占总收入的90.6%,继续保持线下渠道的主导地位。
图源:布鲁可官方公众号
从东南亚玩具消费市场特征来看,这样的渠道收入结构是必然选择。根据越海资本《东南亚玩具 & 游戏市场》报告显示,印尼市场预计到 2025 年线上占比虽发展迅速,却仅达 24%;而马来西亚线上渠道占比才刚刚突破 20%;越南与泰国则更为弱势,线上渠道占比在 10% 左右。
也就是说,要抓住市场基本盘,线下渠道仍是触达消费者的核心路径。
再从玩具消费习惯来看,东南亚玩家普遍偏好“先体验后购买” ,比起精修的广告图,消费者对玩具的质感、还原度等细节,往往需要亲身感知才能完成购物决策。
正是明晰线下渠道的不可替代性,仅在近两年,布鲁可就先后参加新加坡动漫展、印尼国际玩具展,借助展会号召力实现提升用户粘性以及拓展资源的双重目标。
图源:布鲁可官方公众号
例如在印尼国际玩具展现场,布鲁可展陈了 10 余个全球知名 IP 的 50 余款产品,以及近10款新品的全球首展,在吸引新用户的同时,还专门展示多位印尼 BFC(布鲁可积木人创作者)的优秀作品,让消费者沉浸式感受产品质感与玩法魅力,快速实现品牌与用户的 “破冰”。
丰富的产品矩阵不仅吸引到潮流玩家,不少经销商也闻讯赶来,布鲁可由此快速链接到优质渠道资源,进一步夯实线下布局根基。品牌透露,布鲁可线下渠道以经销模式为主,广泛的经销商网络覆盖印尼等核心市场。为了覆盖更多下沉市场零售终端,布鲁可还与多家全球连锁玩具集合店达成合作,切入核心商圈,进一步贴近东南亚玩家的日常购物路径。
线下为主导的渠道策略,并不意味着布鲁可在东南亚市场线上营销的缺位。
对于玩具品牌而言,线上营销已成为玩具品牌不可错失的流量高地与沟通场域。GWI 的研究表明,16 至 24 岁东南亚互联网用户中,99.6% 每月都会使用社交媒体,而这一群体正是布鲁可潮流产品的消费主力。
因此,布鲁可陆续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成立子公司,通过本土团队进一步深耕当地市场。以此为根基,品牌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差异化营销,在展示产品、传递玩法的同时,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培育品牌认知的核心场域。
以 TikTok 为例,布鲁可持续优质内容的输出,并依据不同市场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差异化构建脚本。作为主市场的印尼,内容制作自然更为精致,团队人为搭建专属场景,运用特写、运镜切换等多元拍摄手法,将新品上市信息、产品细节与场景化体验深度融合,直观呈现产品的还原度与玩法魅力。
图源:TikTok
而针对马来西亚市场,结合当地消费者注重真实体验的特性,拍摄时常使用书桌、展览架等生活化背景,镜头语言简洁平实,宛如一位忠实粉丝在分享自己的收藏,更易引发本土用户的情感共鸣。
不过,现阶段布鲁可并未开通东南亚全站点 TikTok 账号,而是将精力集中于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区域,以确保内容质量与本地化运营精度。同时,或许是出于以优质短视频先夯实用户基础的考量,品牌也暂未发力直播领域。不过仍可期待,随着本地化运营深入与用户规模扩大,布鲁可未来有望拓展更多站点账号,并通过直播进一步释放 TikTok 的营销潜力。
而在 TikTok 之外,布鲁可还通过 Facebook、Instagram 拓展营销渠道。其内容形式不仅有产品展示视频,还同步推送新品上市图文、线下零售渠道资讯,让用户既能直观了解产品,也能快速获取购买信息。
图源:Instagram
同时,品牌还依托 Facebook 等平台庞大的用户基数与高话题参与度,发起 IP 角色讨论、拼搭作品征集等社群互动积累用户信任,实现品牌形象的持续曝光;从评论区反馈来看,相关帖子的互动性极高,常有粉丝留言许愿能在自己的国家或城市上架,足见这种社媒运营策略已有效激发当地消费者的购买期待。
图源:Facebook
这套以本地化运营为根基、社媒差异化为核心的营销模式,既为线下渠道持续输送客流,更让布鲁可的 IP 影响力在东南亚市场不断渗透,实现了品牌声量与销售业绩的双重增长。
今年是布鲁可成立的第11个年头,这一年品牌也迎来了堪称里程碑的重要节点。2025年初在港股敲钟上市;在 2025 年中期财报中,布鲁可以2.97 亿元利润扭亏为盈,其中海外业务更是成为业界广泛称道的亮点。
然而,依赖授权 IP 始终是品牌发展中的焦点议题。自 2021 年以来,布鲁可已三次延长奥特曼 IP 授权合作,但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年便将迎来截止期。
作为长期拉动业绩的核心力量,布鲁可能否顶住水涨船高的授权费用,继续拿下奥特曼海外授权?在海外业务突飞猛进的成就之后,品牌又该如何延续增长势能?
这些疑问,还需要布鲁可继续书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