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针对Temu店铺销量突然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核心原因分析
1. 平台政策与规则调整
高价限流机制:2024年3月Temu推出“申报价高价率”和“高价金额”比价指标,若商品价格高于同类竞品(排名倒数5%),平台会限制上新或冻结提现。部分卖家反映热销品因“高价限流”导致流量骤降,甚至被要求大幅降价(如成本几十元商品需降至几元)。
全托管模式恢复影响:平台为拉流量推动全托管商品低价上架,间接压低半托管商品核价空间,部分卖家被迫降价竞争。
流量分配算法变化:平台不再单纯依赖转化率分配流量,而是通过活动报名(如降价促销)获取曝光,增加卖家运营成本。
2. 外部市场与政策因素
2025年5月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关税豁免”(T86政策),导致依赖跨境直邮的全托管模式暂停,半托管卖家需自行承担关税,成本上升传导至终端售价(如原价28元商品前端涨至15美元),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
虽5月14日关税从120%下调至54%,但T86未恢复,部分商品仍因成本过高失去价格优势。
广告投入锐减:4月Temu在Meta、YouTube等平台的广告支出削减31%,直接导致流量下降。同期美国区日活用户(DAU)从3月的5800万暴跌至5月的4100万。
3. 运营与竞争环境恶化
前端价格异常上涨:部分商品核价与前端显示价差悬殊(如成本4元商品标价22美元),消费者拒买。
季节性消费降温:黑五等大促后需求回落,叠加平台缩减补贴,销量周期性下滑。
退供压力与价格战:部分卖家为清库存大幅降价,引发恶性竞争,利润缩水。
二、诊断与解决方案
1. 数据排查
查看“高价限流”提示:登录卖家中心检查是否有限流商品,分析竞品价格分布。
对比历史销量与活动:使用Temu数据分析插件追踪商品价格、销量趋势,识别异常波动时段。
监控广告流量变化:通过第三方工具(如多多情报通)分析类目流量占比,确认是否因平台投流减少导致曝光下降。
2. 针对性调整
价格策略优化:
对限流商品提报平台活动或微降供货价,平衡利润与流量。
避免盲目跟风降价,优先优化成本(如切换低价供应商)。
规避关税影响:
半托管卖家可转向本土仓或合规申报原产地证明,降低关税成本。
关注政策动态,如美国暂停24%反制关税的90天窗口期。
流量补充措施:
增加站外引流(如社交媒体促销),弥补平台流量缺口。
聚焦高转化关键词,优化商品标题和详情页。
3. 长期策略
分散市场风险:拓展欧盟等非美市场,减少单一政策依赖。
提升产品差异化:通过评论分析挖掘用户需求,开发独家款或升级功能。
三、总结
销量下滑需结合平台规则、市场政策、运营数据多维分析。短期可通过降价解限流、优化活动参与度缓解;长期需调整供应链和市场布局,降低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