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7 月发布的《出口商品技术指南 - 玩具(欧盟)》,由北京中轻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联合汕头市澄海区玩具协会、亚马逊(中国)等多机构修订编制,专为中国玩具企业出口欧盟提供全链条技术指引,系统拆解了欧盟市场准入的核心要求与实操路径。
指南开篇梳理了我国玩具出口的基本面,数据显示近年出口额虽有波动但稳居高位,2024 年达 398.7 亿美元,广东、浙江为核心出口省份,欧盟作为第二大出口市场,2024 年出口额 62.1 亿美元,占比 15.6%。我国玩具凭借完备产业链、科技赋能能力及性价比优势占据国际市场,但也面临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升级、产品召回率高等挑战,2024 年欧盟召回中国产玩具 531 例,小零件脱落、化学物质超标为主要问题。
欧盟玩具监管体系以技术法规为核心,现行玩具安全指令(2009/48/EC)涵盖机械物理、燃烧、化学等多维度要求,即将发布的玩具安全法规(TSR)更引入数字产品护照(DPP)、扩大禁用物质清单等新规。REACH 法规作为关键配套,对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等 77 大类物质设限,如可放入口中的玩具中 DBP、DEHP 等四种增塑剂总和需≤0.1%。此外,EMC 指令、电池法规等间接相关指令也对电玩具、含电池玩具提出特殊要求,形成立体监管网络。
中欧标准差异体现在多个维度:化学性能上,欧盟管控 19 种可迁移重金属,我国现行标准管控 8 种,修订版拟新增硼等元素;机械物理性能中,欧盟对亮片软填充玩具默认适用于 36 个月以下儿童,禁用年龄警告规避小零件要求;燃烧性能方面,化装服饰类产品测试方法存在显著不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产品合规性,需企业重点应对。
针对合规挑战,指南提出系统性建议:企业需建立法规追踪机制,借助 SPEAC 项目、欧盟安全门系统等资源获取动态信息;在生产端加强原材料管控与工艺升级,采用国际标准优化产品设计;出口前通过模式 A(内部生产控制)或模式 B+C(EC 型式检验 + 符合性声明)完成合格评定,规范加贴 CE 标志;跨境电商渠道需额外关注平台合规要求,确保检测报告、符合性声明等文件完整一致。
从市场准入到持续运营,该指南为玩具企业提供了从标准解读到风险应对的全流程方案,助力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实现对欧盟市场的合规布局与稳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