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不少亚马逊卖家都关注到了搜索页面上的一个新变化:在移动端的搜索结果详情页中,部分产品的评分上方,出现了一行额外的“智能摘要标签”,例如一款耳机显示“Praised for noise cancellation(因降噪效果好备受好评)”。
图片来源:亚马逊
而且这不是亚马逊卖家人为编辑的文案,是亚马逊AI算法Rufus生成的标签。
这个突然出现在产品标题与产品评分之间的小标签,处于买家家浏览页面时的黄金视觉位。买家无需滑动页面,即可注意这个标签,而且标签的内容直接回复买家最关心的问题,极有可能让一些买家转化路径从“点进详情页→浏览→思考→下单”变成“看到卖点→点进去→买”。
因此,有这个标签的产品可能转化率会变得更好,且买家对带这种标签的产品信任度更高,还有可能会获得更多自然流量曝光。
再加上在网页端,Rufs出现的位置也很显眼,就在产品主图的下方。从展现位置来看,亚马逊对Rufus非常的重视。因此如果Rufus识别了你产品的某个卖点,产品就可能被优先展示在更显眼的位置,算是新算法的一种流量红利。
图片来源:亚马逊
那怎么能被Rufus识别呢?这个标签,有很多卖家认为是提取评论摘要,但其实远远不止。AI标签的提取,是多维度算法判断下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底层数据,是Listing结构化内容——标题、五点、A+内容、后端关键词。
所以就意味着,如果卖家的Listing文案没有从一开始就明确植入Rufus会收录的内容,或者结构上无法让AI快速识别,你就会被Rufus“忽略”,无法被贴标签,就会失去这波流量红利。
从2024年4月开始,亚马逊的COSMO 算法与 AI购物助手 Rufus 正式上线,这两个AI系统的组合,正在颠覆过往十年的Listing优化逻辑。
传统的A9算法依赖精确的关键词定位,将买家搜索词与产品标题、描述等内容进行匹配。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但往往无法捕捉到用户更深层次的意图。
而COSMO呢,本质是搜索背后的“意图大脑”,它已经不再只识别“词”,而是理解“人们想解决什么问题”;而 Rufus 则更进一步,它是一个为买家服务的AI助手,会在用户搜索时主动提取你Listing中的关键信息,给出精简、可信的答案,甚至生成“智能标签”出现在搜索页中。
也就是说,Listing不再只是写给人看的,更是写给AI读的。
因此,如果还在按照“标题关键词越多越好”“五点写满卖点就能转化”的思路写listing,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1、标题
以往写标题,很多卖家趋向埋入产品卖点,埋入越多越好。但现在标题的写法,你必须考虑到传达用户意图,而不仅仅是关键词。COSMO 是一个 “意向匹配” 引擎。比如说,买家搜索 “远行背包”,COSMO会根据买家的历史行为,分析出买家不只是寻找 “远行背包”,还可能是寻找 “舒适的周末远行之旅的解决方案”。因此,在标题上的内容,卖家需要顺应COSMO算法的这种思路。
2、五点
在现在Rufus的运行机制中,五点可能变成“提问式检索”的答案源。比如买家提问:“这款背包防水效果好吗?”,Rufus会自动扫描五点内容找答案。
如果没找到?可能就会把流量给竞争对手。因此五点的运营重点,需要主动回答用户“想问的问题”,而不单单列功能。
3、A+
A+内容不只是品牌故事的展示区,而是AI判断“适配场景”与“对比推荐”的核心数据源。
比如买家提问:“这款背包适合家庭露营还是专业徒步?”Rufus会根据A+内容的文字+图文语义识别,做出推荐。因此建议在A+或者图片添加实际使用场景,以帮助COSMO 了解你的产品适合谁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推荐它。
4、图片与视频
亚马逊AI现在也能识图。图像中的文字、场景、使用人群,都会被Rufus与COSMO识别、理解。
比如使用场景图,你需要让COSMO理解这是谁在用,在哪用(如家庭、办公、旅行)。同时也要注意填写图片关键词,这也是AI抓取图片信息的重要字段,不要忽略。
5、Search Terms
因为COSMO在识别搜索词时,不仅看“产品是什么”,更看“买家为什么买”。因此Search Terms需要卖家提供更多“购买理由”和“使用情境”,来喂养AI的意图识别能力。
另外买家要注意这几个误区:
1、通用、AI生成的文案:依靠AI生成的文案很呆板,卖家应在AI生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并尽量加入场景化描述,Rufus才会将链接与买家特定的查询匹配上。
2、五点信息过于单薄:如果五点只是列举产品参数,未能说明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优势,即便关键词匹配度较高,Rufus也很难跟用户匹配。
3、重视评论和QA:如果差评或者QA反复提到某个没有或者不好的功能,卖家要及时在listing文案中补充这个功能。
4、后台属性填写不全:很多卖家只注重前台展示,而忽略了后台属性的填写。这些关键词信息对于Rufus进行语义匹配至关重要。确保所有产品属性、规格、使用场景或者同义词等信息齐全,更好地与用户筛选条件和查询相匹配,大大提升产品在搜索结果中的曝光率。
写在最后:
很多卖家可能会把这次更新看成是“系统给我贴了个标签这么简单”。它背后其实透露出一个明确信号:亚马逊已经从“关键词时代”,进入“用户意图+AI语义”的运营时代。
谁能更快适应这一变化,谁就能在水涨船高的广告成本中,找到性价比更高的自然流量出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