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实话,最近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看起来很火的产品,反而越来越难选?
前两天跟朋友聊天,他抱怨现在亚马逊选品太卷了,随便一个看起来不错的产品,深入研究后发现要么竞争激烈,要么利润微薄。我突然想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大家都在追逐同样的选品信号,自然会走进同一个竞争陷阱。
那换个思路呢?如果从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角度切入选品,会不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机会?
最近观察市场时,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那些广告出价特别高的关键词,对应的产品往往竞争已经白热化了。而一些搜索量还不错,但PPC建议出价却很低的词,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相对好做的产品机会。
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选品逻辑。传统的选品思路是先找产品再看竞争,但如果反过来,从广告竞价的角度切入呢?
怎么说呢,广告出价其实是市场竞争程度的一个直观反映。低竞价词往往意味着蓝海产品的可能性。
市场上普遍的选品思路是追热点、看销量、分析竞品,但这样选出来的产品往往已经是红海了。不如试试从关键词的广告成本入手。
如果一个关键词的竞价很低,说明什么?要么是市场太小没人关注,要么是大部分卖家还没发现这个机会。对于我们这种小本经营的卖家来说,后者其实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老实讲,与其在一个所有人都看好的市场里厮杀,不如找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先站稳脚跟。成本可控,竞争适中,这样的产品可能更适合稳健发展。
具体操作方法
这套思路其实操作起来并不复杂,大概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用卖家精灵关键词挖掘筛选目标词。可以先选定一个大品类,比如在关键词挖掘里输入"solar light"这样的大词,然后在结果里设置筛选条件:月搜索量1000-5000.PPC建议出价0.5美金以下。这个范围基本能筛出那些有一定需求但竞争不激烈的词。
第二步,分析词背后的产品形态。这一步特别关键,不是所有低竞价词都适合做产品。从实际数据来看,有几类词值得重点关注:
功能明确的细分产品更有价值。比如"solar light for chicken coop"(鸡舍太阳能灯),月搜索量3358.建议竞价只要0.31美金。"floating solar lights"(浮动太阳能灯),搜索量3435.建议竞价0.5美金。这类词用户购买意图很明确,知道自己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带规格尺寸的长尾词竞争相对温和。像"6x6 solar post cap lights outdoor"、"4.5 x 4.5 solar post cap lights"这种,虽然搜索量不算特别大,但用户需求精准,而且这类词的竞价通常比泛词要低很多。
特定场景应用的产品机会不错。从数据中能看到很多细分场景,比如"solar lights for cemetery gravesite"(墓地太阳能灯)、"pool towel rack with solar light"(带太阳能灯的泳池毛巾架)。虽然市场不大,但竞争也相对较小,而且这种产品往往有稳定的复购需求。
组合功能型产品值得考虑。像"solar fountain with lights"(带灯的太阳能喷泉)、"solar pool ionizer with led light"这种,把多个功能集成在一起,既提高了产品价值,也增加了进入门槛。
反过来说,像"solar decorative light"这种泛泛的装饰性词汇就要谨慎,因为用户需求不够明确,竞争也相对激烈。
第三步,评估产品的市场潜力。虽然竞价低,但也要确保市场容量够支撑。可以看看这些关键词对应的产品在亚马逊首页的表现,如果前10个产品大部分都有不错的销量表现,说明市场还是有一定规模的。
第四步,验证供应链可行性。找到目标产品后,去1688或者阿里巴巴看看供应商情况。如果能找到价格合理、质量靠谱的供应商,那这个产品就值得进一步考虑了。
通过这个方法,确实有可能发现一些相对好做的品类。虽然可能不会成为爆款,但胜在竞争压力小,利润空间相对健康。
当然,这个方法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有些词竞价低可能是因为转化率确实不好,用户搜索这个词但不一定会购买对应的产品。所以还需要结合转化相关的数据来判断。
还有就是季节性问题,有些词的竞价在某个时间段很低,但可能只是因为不在销售旺季。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看全年的数据趋势了。
另外,低竞价词对应的市场通常也相对较小,如果对销量有很高期待的话,这个方法可能不太适合。
选品这件事,说到底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大家都在追的热门产品未必适合每个人,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资源有限的小卖家来说。
有时候最好的机会,恰恰藏在那些看起来不够性感的地方。低竞价词选品法的价值就在于此——帮你在大家都在争抢的主干道之外,找到一些相对安静但同样能到达目的地的小路。
这个思路大家可以试试看,也许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产品机会。毕竟选品没有标准答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市场这么大,总有一些角落值得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