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老卖家利润下滑10%!7年老将自曝大促GMV仅微增5%的残酷现实

增长工场
出海网跨境电商
关注:公众号
出海网跨境电商
2025-07-16 16:01:30
跨境电商大促呈现两极分化:亚马逊7年卖家Allen备货增30%却仅获5%GMV增长,利润下滑10%,主因广告CPC涨15%及消费降级;Temu卖家Gary虽在加拿大市场订单翻倍,但美国区陷入价格战泥潭,7折专区转化率不足15%。两大平台共同面临利润挤压——亚马逊客单价同比跌14%,Temu设计款毛利22%但标品仅能走量保本。行业共识在于:亚马逊流量护城河失效,Temu低价优势仍在但规则趋严,卖家需通过半托管模式和供应链优化寻找新增长极。

跨境电商的年度大促战仍在持续。

硝烟弥漫中,「增长工场」留意到卖家的处境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头部卖家仍然有“爆单”的可能;但越来越多的中小卖家正陷入增长乏力、利润承压的困境。

增长还在,但越来越难赚到钱了。这已成为不少跨境卖家的共识。

对此,我们和两位深耕不同平台的中小卖家聊了聊,其中一位已深耕亚马逊7年,年销售额超300万美元,另一位入局Temu两年,目前月均销量超5000单。

以下是他们的口述:

01、利润下降,GMV微增,亚马逊越来越难

Allen,年销售额超300万美元,7年亚马逊

今年的PD首次拉长到四天,对我们来说,“冲刺赛”突然变成“马拉松”,策略上不得不调整。

节奏把控非常关键。我们在广告投放上更聚焦核心流量峰值,把重点词竞价提升100%-150%,其他时段预算果断下调50%-70%。秒杀注重错峰,首日引流款打开局面,第三天推利润款,最后一日清库存。

面对Temu等平台的低价冲击,硬拼价格只能是死路。所以我们守住价格线,强化价值点,利用Rufus标签精准突出产品卖点。不过说实话,Temu抢走的并非我们核心客群,影响有限。

但结果差点意思。基于去年20%的增长预期,我们备货增加了30%。第一天势头很猛,GMV同比涨了40%,但第二天就暴跌60%,最终整体GMV仅微增5%。

同时,利润同比下降10%,主要是广告CPC涨了15%,平台折扣加大,叠加普遍的消费降级氛围,几座大山都在施压。其实,从年初至今,我们同款客单价跌了14%。且按往年预估,大促后还有约8%的退货等着,所以目前谈GMV、销售额都是虚的。

关税变动虽未直接大幅增加成本,但客流很明显被分流。我们品类日常总销量同比下滑了12%。Temu的低价确实冲击了部分基础款产品。为了应对冲击,在基础标品上我们更换高性价比供应商;高客单价产品死守品质与精细化运营。

现在的亚马逊越来越难了,大家的痛点基本一致:比如分流常态化,年中大促平台林立,PD光环减弱,促销几乎被对手日常化;另外为了满足系统的动态折扣要求,从20%被迫调到30%,利润越压越薄。

亚马逊PD的“流量护城河”对我们中小卖家而言,确实在失效。如今的PD已从“躺赚”变成“苦战”,但离开亚马逊又难觅同等优质客源,这是现实困境。

这几年,跨境电商的风向真的变了。亚马逊不再是唯一霸主,卖家间的竞争也在升维,从拼运营技术到拼供应链效率与跨平台协同。

未来几年,在亚马逊上,我们会适当放弃低价市场,坚守高客单价阵地,多利用AI工具提高运营效率、深化场景化营销。

02、Temu低价护城河还在,但躺赚时代结束了

Gary,月均销量5000单,2年Temu

这次Temu的年中大促,我主攻7折活动,就是要抢占Deals专区的黄金流量位。说实话,专区流量确实超预期,首日店铺UV暴涨180%,这数字让人兴奋。但兴奋没持续太久,转化率却有点拉胯,不到15%。

现在复盘,有点后悔报7折了。用户在这个档位比价太疯狂,纯粹拼价格,我们优势不明显。吃一堑长一智,下次进7折区,得玩点差异化,比如捆绑些小赠品,避开赤裸裸的价格战。

大促还没完全结束,具体数据还在跑。但感觉今年Temu整体的增长势头似乎没之前那么猛了。粗略计算,GMV同比去年增长超30%,销售额涨了约60%。听起来不错?但利润空间真不大,估计是下跌的。

增长主要靠两点:一是我们产品线比去年丰富了;二是加拿大市场爆了,订单量翻了好几倍!而且预估加拿大的利润率会优于美国,反观美国,基本盘感觉被比价榨干了。

要说怎么在低价中保利润?我们是工厂直供标品,直接找东莞的工厂月结压价,靠走量保微利;部分设计款定价会稍高些,而且不降价。清库存我们只清周转超过90天的货,毕竟压3个月不如7折亏本清掉。清库存品毛利率是-5%,但新品毛利有22%,整体能拉平到8%。

多托管模式是Temu的王牌。这次大促就靠它避险增效,美国单走半托管Y1,用本土仓发货避关税;加拿大走Y2,从中国直发。“核价双轨制”让我们的同款产品在加拿大的核价比美国高20%。在亚马逊因“30天最低价”被砍折扣,但我在Temu加拿大淡定涨价。

虽然在Temu只做了两年,但心态变化很大。早期更像“供货傀儡”,现在熟练了可以开始琢磨“溢价”了。

不可否认的是,Temu的优势很明显,起量速度惊人,新品在亚马逊可能要熬个把月,在Temu基本就一周,而且Y1半托管模式也让我们的设计款找回了点毛利空间。

当然槽点也不少,平台规则越来越“割韭菜”,现在扣款名目越来越多了,竞价很“流氓”,不降价流量就归0。用户这块,感觉美国“羊毛党”比例高,复购率确实比其他市场低。

下一步计划把重心放到加拿大和欧洲市场,让产品实现小幅度溢价,也会重点运营半托管Y1模式。另外,新品类肯定要拓展,毕竟在Temu上,单一品类不好长久运营,最终还是得走多品类路线。

无论是亚马逊、Temu,抑或是其他平台,可以看到的是,大促竞争越来越热,但不再保持卖家们捷报频传的节奏,在这个分流时代,各平台卖家们需要更精细化地运营,尽可能寻找更多增长空间。

相关文章
玄学商品出海新蓝海:中国卖家如何用东方神秘学撬动全球市场
中国跨境品牌Buddha Stones以藏传佛教文化为核心,将手串、天珠等产品赋予"转运""护佑"等情感价值,实现30-100倍高溢价,年销售额突破800万美元。该品牌创始人通过西藏文化IP打造,将成本不足1美元的红绳手链定价30美元,3700余款SKU覆盖手链、唐卡等品类。另一品牌Karma and Luck则将风水元素融入珠宝设计,70-2000美元的水晶风水树年营收达1610万美元。数据显示,亚马逊平台水晶制品售价是1688批发价的数十倍,印证了玄学商品的情感溢价能力。这类产品精准切中全球年轻人精神消费需求,通过文化赋能实现低成本高溢价,为跨境卖家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新思路。
跨境派
2025-08-31 16:21:44
玄学商品出海新蓝海:中国卖家如何用东方神秘学撬动全球市场
前大疆员工创业8年登顶全球:正浩科技如何成为便携储能行业龙头
前大疆电池研发负责人王雷创立的EcoFlow正浩科技,已成为全球便携储能行业领军企业。公司凭借2019年推出的DELTA 1300产品解决充电慢等行业痛点,迅速打开欧美市场,2023年以35%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正浩采取差异化市场策略:在欧美主打户外场景,在日本强调灾备功能,通过与Costco等零售巨头合作实现全球布局。其创新的金字塔型达人营销体系(1%头部+20%中腰部+79%尾部)有效提升品牌声量与转化率。2024年公司营收近80亿元,境外业务占比达38%,展现出中国储能企业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的强大竞争力。
大数跨境
2025-08-31 10:18:18
前大疆员工创业8年登顶全球:正浩科技如何成为便携储能行业龙头
东方美妆征服欧洲市场:集合店模式打开全球化新思路
中国美妆品牌正通过集合店模式加速全球化布局,近期巴黎快闪店"颜YANLAB"在16天内展示172款产品引发关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化妆品出口同比增长22%,功能性护肤品和小众香氛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类。不同于传统跨境电商单品牌出海,集合店模式通过多品牌协同展示形成规模效应,有效降低海外消费者的尝试门槛。在欧美市场,中国美妆正从"性价比"标签向"创新力"转型,TikTok上"平价奢华""亚洲护肤"等关键词搜索量显著上升。面对欧盟严格的1600余种成分禁令,中国品牌需在配方合规性、文化适配度和价格策略上做好平衡,集合店则为品牌试水海外市场提供了低风险平台。
出海网
2025-08-30 15:58:35
东方美妆征服欧洲市场:集合店模式打开全球化新思路
最新欧盟化学品监管:POPs法规对企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欧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法规》(Regulation (EU) 2019/1021)自2019年7月15日起实施,全面禁止或限制包括DDT、PCBs、PBDEs等在内的POPs物质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法规将管控物质分为禁止清单(附录I)、限制清单(附录II)和释放减少清单(附录III),要求企业确保原料及产品不含被禁POPs,对限用物质需符合豁免条件并提供合规声明。企业需建立从原料采购到废弃物管理的全流程合规体系,特别关注电子电器、化工、纺织和塑料等行业中的阻燃剂、PFAS等高风险物质。随着UV-328等新增物质被纳入管控,欧盟正强化市场抽查和边境管控,企业应密切关注法规更新,及时调整生产和供应链策略。
雅玛森跨境
2025-08-30 15:53:20
最新欧盟化学品监管:POPs法规对企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网红咖啡品牌Chamberlain Coffee:如何用社媒营销实现年销3200万美元
由YouTube网红Emma Chamberlain创立的Chamberlain Coffee品牌,通过精准定位Z世代消费群体,在短短4年内实现年销售额3200万美元。该品牌成功融合创始人1200万YouTube粉丝的流量优势与多平台营销策略,在TikTok创下5.12亿次话题观看量,Instagram积累55.9万粉丝。产品开发聚焦便捷冷萃咖啡和即饮饮品,通过"去广告化"的内容营销和达人合作实现高效转化,同时利用独立站的优惠捆绑策略缩短用户决策路径。数据显示,全球咖啡市场正以6.2%的年增长率扩张,Chamberlain Coffee抓住年轻消费者追求社交价值和身份认同的特点,成为DTC模式的成功典范。
兔克出海
2025-08-30 14:49:52
网红咖啡品牌Chamberlain Coffee:如何用社媒营销实现年销3200万美元
分享
复制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交流群
交流群
交流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