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亚马逊Prime Day各大品牌战报出炉。
家电类目榜单上,石头科技(Roborock)再次霸榜,R10系列、QRevo MaxV等产品分别拿下美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清洁家电类目销冠。
不是打折冲量,不靠补贴引流,石头科技用“高价”闯入欧美中产家庭的起居室,成为为数不多敢在全球市场抬头定价的中国品牌。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爆单,而是一次攀越。国产品牌如何从“高端制造”跃升为“高端定价”的引领者?
当“便宜没好货”的偏见仍然存在,石头科技正用实力重塑全球消费者心中“贵得有理”的价值坐标。
将2025年亚马逊Prime Day的清洁家电榜单翻到最上面,映入眼帘的不是iRobot、戴森,而是一款售价高达799美元的中国扫地机器人——石头科技R10.
图源:Amazon
与此同时,售价699美元的QRevo MaxV、849美元的S8 MaxV Ultra,也分别占据了德国、日本市场的热销榜首。
对熟悉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来说,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反常识的。在“便宜好卖”的大众意识里面,一个中国品牌靠“贵”赢麻了。
长期以来,“低价换市场”几乎是国产品牌出海的默认路径。家电类目亦无法逃脱这个魔咒,绝大多数品牌选择通过压低成本、控制渠道、主打性价比的方式打开局面。
但价格不是唯一的变量,销量与评分才是终极证明。
今年Prime Day期间,石头科技多款高价型号在美国站点收获超4.6星的用户评分,评论内容中高频出现的词汇包括“quiet but powerful”“incredibly smart”等。这意味着,用户不仅愿意为石头“贵”,更认可它“值”。
图源:Amazon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Prime Day这样一个“比谁打折更狠”的节点,石头科技并未一味压价。
相较于部分中国品牌将产品价格砍半促销,石头只是进行了“有梯度”的折扣控制。这种克制而自信的定价策略,表明它已从“以价换量”的阶段,步入“以值定价”的新轨道。
而这种转向并非空中楼阁。
石头科技在欧洲市场销量增长124%,意大利暴涨302%,北美增长42%,澳洲GMV增长167%。更令人惊讶的是,洗地机品类在北美暴涨661%,在欧洲增长122%。
石头科技没有在激战中拼死一搏,而是在认知之巅悄然落子。
在众多扫地机器人产品的参数表中,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配置数字。吸力多少帕、电池容量几毫安、清扫路径几种模式。
但对于真正能让全球用户心甘情愿掏出800美元下单的产品来说,参数从来不是决定胜负的核心。
石头科技的高价,不是靠“性能堆砌”堆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一种几乎可以“跨语言、跨文化理解”的产品体验之上。
石头科技的核心技术,比如LDS激光导航系统、AI立体避障算法、自动集尘和拖布升降功能,早已不是行业秘密。甚至在某些硬件配置上,竞品还可能拿出看似更亮眼的参数。
但为什么石头科技能从中脱颖而出?
关键在于,它把这些技术做到了“感知可见、使用无感”。
比如AI避障功能,不仅能准确识别地上的电线、拖鞋、宠物,甚至还能在不同场景下动态调整避障策略。用户不需要设置什么复杂的规则或训练模型,只需要打开机器,它就会“自己学会规矩”。
图源:roborock
这些功能在参数表中可能只是几句说明,但在使用体验中却构成了“物超所值”的心理基础。
石头的另一个杀手锏,是它强大的软件系统,尤其是海外APP的使用体验。
全球版Roborock App不仅能做到多语言精准适配,而且在产品发布初期就完成了完整的本地化逻辑,包括英文命名习惯、图标交互路径、区域设置流程,甚至是与Alexa和Google Assistant的语音协同优化。
图源:roborock
此外,其APP的“婴儿睡觉勿扰模式”等细节功能,在家庭场景中获得极高的适应性。而这些功能,恰恰是欧美用户愿意为之付溢价的“生活质量保障”。
这种以“真实感知”取代“参数堆砌”的路线,也为石头赢得了更高的定价自由度。
在扫地机器人均价仍停留在300-400美元区间的欧美市场,石头将多个核心SKU的定价上探至699至899美元区间,并大胆推出超千美元级旗舰型号SarOS Z70.
高价并非不可接受,关键在于能否提供超出预期的价值。
技术可以复制,但体验感知的壁垒,是石头留给对手的一道护城河。
石头科技在Prime Day的成功,恰恰验证了一个简单却常被忽视的商业逻辑:少即是多。
石头科技在海外市场的打法,集中体现了其在SKU管理上的精准策略。
从冗余到精简,只做“核心爆款”。这与很多竞争对手的做法截然不同。
例如,在欧美市场,石头科技的扫地机器人产品主要围绕几个爆款展开,而非像许多竞争对手那样推出多达十几款或更多的型号。
每一款型号背后都有极其清晰的市场定位。R10瞄准入门级用户,QRevo MaxV和S8 MaxV则锁定高端市场。
支撑起高端定价权更深层的底气,源自“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硬核技术储备模式。
在扫地机器人行业研发费用率普遍徘徊在5%左右的背景下,石头科技持续投入高于行业均值的研发资源,构筑起长达12-18个月的技术领先周期。这使其在面对竞品时,仍能保持显著的溢价空间。
高端形象的塑造,同样离不开战略性的渠道选择。
在国内市场,其并未盲目追逐抖音等新兴流量平台,而是坚守京东、天猫等传统电商高地,维护品牌调性。
海外市场则采取差异化的“三步走”策略。
欧洲市场,初期通过成熟经销商网络初步建立认知,随后果断转向自营模式,掌握用户体验和品牌话语权;北美市场,先在亚马逊平台建立强大势能,再稳步拓展至BestBuy、Target等主流线下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的协同效应。
图源:bestbuy
2024年,石头科技境外营收突破63.88亿元,同比增长51.06%。
这串数字,就像扫地机器人画出的清洁路径。围绕用户痛点精准推进,遇到阻力灵活避障,最终完整勾勒出“高端定价”在全球落地生根的闭环。
石头科技在亚马逊Prime Day的这场“高价登顶”,绝非偶然的浪花,而是其长期深耕“价值高地”的必然回响。
品牌的生长,不是一夜春风,而是一场细雨穿林,润物于无声,深入而持久。